- 1、本文档共20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金属的热处理--内有精选动图
金属的热处理 目 录 4.1 热处理的理论基础 4.2 钢的热处理 4.3 固溶与时效处理 4.1 热处理的理论基础 4.1 热处理的理论基础 4.1 热处理的理论基础 4.1 热处理的理论基础 4.1 热处理的理论基础 4.1 热处理的理论基础 对只有两个晶粒的双晶试样拉伸结果表明,室温下拉伸变形后,呈现竹节状。 说明室温变形时晶界具有明显强化作用。 4.1 热处理的理论基础 4.1 热处理的理论基础 4.1 热处理的理论基础 4.1 热处理的理论基础 4.1 热处理的理论基础 4.1 热处理的理论基础 4.1 热处理的理论基础 4.1 热处理的理论基础 4.1 热处理的理论基础 4.1 热处理的理论基础 4.1 热处理的理论基础 4.1 热处理的理论基础 4.1 热处理的理论基础 4.1 热处理的理论基础 4.1 热处理的理论基础 4.1 热处理的理论基础 4.1 热处理的理论基础 4.1 热处理的理论基础 4.1 热处理的理论基础 4.1 热处理的理论基础 4.1 热处理的理论基础 4.1 热处理的理论基础 4.1 热处理的理论基础 4.1 热处理的理论基础 4.1 热处理的理论基础 4.1 热处理的理论基础 母相中存在三种起伏: 成分起伏 能量起伏 结构起伏 4.1 热处理的理论基础 体积自由能的减少 表面自由能的增加 两相的体积差别所产生的应变能变化 ΔG=-VΔGV +A?+VΔGS 假设所形成新相为球形, 则求极值 4.1 热处理的理论基础 形核受扩散控制!过冷度影响扩散,故影响成核率等 1)过冷度小,临界晶核尺 寸变大,母相中不易形成如 此大的晶核 2)过冷度较大的时候, 临界晶核尺寸变小,临界 形核功变小,均匀成核率 升高 4.1 热处理的理论基础 4.1 热处理的理论基础 I、固态形变中基本均为非均匀形核:在界面处形核——可借用界面能降低成核界面能 II、自由表面,晶界处,相间边界在存在弹性能畸变能处成核——使畸变能松弛,降低成核功 III、空位,位错,堆垛层错等缺陷处溶质原子富集,存在浓度起伏——有利于形核 4.1 热处理的理论基础 4.1 热处理的理论基础 4.1 热处理的理论基础 4.1 热处理的理论基础 4.1 热处理的理论基础 4.1 热处理的理论基础 4.1 热处理的理论基础 4.1 热处理的理论基础 4.1 热处理的理论基础 4.1 热处理的理论基础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注意:三种组织本质上无区别,只是形态上有粗细之分。 片状珠光体的性能取决于P的片间距,片间距小,则强度、硬度越高,塑性、韧性也越好。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对于亚共析钢,原始组织细小时,可用不完全退火代替完全退火,消除内应力。如果组织粗大:则要通过完全退火,细化组织。 工艺: TK+150~250℃; 钢:600~700℃; 铝合金:350~400℃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I、固体渗碳法 设备简单 操作方便 生产率低 质量不易控制 劳动条件差 单件、小批量 II、气体渗碳法 煤油、甲醇等 生产率高 渗碳层质量好 劳动条件好 渗碳层的组织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I、气体渗氮 II、离子渗氮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组织结构 表层的奥氏体在后续转换过程中,没有碳化物 形成。 对性能的影响 机械性能下降(强度、硬度、耐磨性) 脱碳层具有残余拉应力,易出现淬火裂纹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理 4.2 钢的热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