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吉林单招历史模拟:二战后苏联的改革教材.docx

2016年吉林单招历史模拟:二战后苏联的改革教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0份高职单招试题,全部免费提供! 育龙单招网,单招也能上大学 2016年吉林单招历史模拟试题:二战后苏联的改革 【试题内容来自于相关网站和学校提供】 1:他谴责了独裁,但未触及专横的权力;他抛弃了个人崇拜,但在很大程度上产生了个人崇拜的体制,以下言论或行为符合该领导人的是: A、“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而落后是要挨打的” B、“玉米能够使农庄像插了翅膀一样飞腾起来” C、“发展重工业,过去和现在都是苏联经济的不变原则” D、“用人道、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 2:在上个世纪50—80年代的东欧和西欧虽然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改革,但成效和结果却是两重天,导致这种结果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出现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趋势 B、美国和苏联对西欧和东欧产生了绝然不同的政治影响 C、斯大??模式和罗斯福体制优劣明显 D、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是否真正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3: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在辞职时发表电视演说:“国家情况不妙。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越来越落在它们的后面。……所有局部的改革(已为数不少)均先后以失败告终。”这位“总统”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4:戈尔巴乔夫曾指出:“靠号召不可能培养人们对社会主义财产的主人翁态度。关键是使人们能够影响生产的安排,劳动成果的分配和使用:就是说,要加深经济领域的社会主义自治。”他认为,“不是工厂、车间、农庄的真正主人,就不可能是国家的主人。”因此,戈尔巴乔夫在这一指导思想下 A、取消国家对经济发展的指令性计划 B、把政治改革作为经济改革的突破口 C、把国家部分生产资料分配给劳动者 D、实行了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经营 5:1955年起,苏联的农业形势有所好转,粮食供应不足情况得到改善,其原因包括(???) ①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自主权扩大 ②农业税削减,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提高 ③大规模垦荒和种植玉米 ④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加米涅夫、季诺维耶夫等是苏联第二代领导核心,斯大林认为,长期执行新经济政策“会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季诺维耶夫则将新经济政策解释为“有条件的新经济政策”,即:限制市场经济的发展。 ——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材料二 1964年10月13日,赫鲁晓夫被自己的同事赶下台。他没有抗争,说了这样一番话:“我们之间的关系,领导作风都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难道有谁能设想,我们能向斯大林说:我们不想要他,并建议他辞职吗?那我们会死无葬身之地。现在一切都不同了。恐惧消失了,谈话可以在平等基础上进行。这是我的功绩。” ——王斯德等《苏联兴亡史》 材料三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在历史上也确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随着苏联经济向效益型和质量型的纵深发展对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提出更高要求时,它就以其僵化、专制的一面,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及戈尔巴乔夫以前的苏联其他领导人虽然也在局部领域进行过这样或那样的改革,但都由于教条主义的束缚,而只限于浅层次的调整与变革,没能触动原有经济体制的根基。结果是,传统的体制弊端非但没能得到消除,反而不断加强。 ——向文化《世纪末的思考》 (1)概述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依据材料一,分析新经济政策被取消的原因。(10分) (2)指出材料二中赫鲁晓夫所说的 “恐惧消失了”的含义。(4分) (3)材料三是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的?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历程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又有何启示?(8分) 7:苏联解体十余年来,在俄罗斯社会和广大历史学家的意识中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出现了一些对苏联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重新评价的新观点。 材料一?吴恩远在《俄罗斯最新历史教科书关于苏联历史评价的一些新观点》中指出:斯大林确实放弃了新经济政策,但判断这个“放弃”正确与否,不能仅仅看他是否符合列宁的教导,而要看它是否合乎当时的实践。 2003年3月4日,亚历山大·季诺维耶夫(俄罗斯哲学家、社会学家和作家)在《苏维埃俄罗斯报》发文说,“考虑到具体历史条件,考虑到人员等情况,斯大林为首的领导是按最佳方案行动的。环境本身迫使他们采取那样的行动。”他称斯大林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 材料二?由俄罗斯教育部审定的《20世纪祖国史》中对赫鲁晓夫有这样的评价: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像他的黑白两色大理石的墓碑,具有两面性。 材料三?历史学家尤·叶梅利亚诺夫撰文写道,“对斯大林作用的评价不应该脱离当时的时代。那时候主要注重实际成就,不太注重为了促进经济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