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度高考天津卷作文指导.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4年度高考天津卷作文指导

天津卷 [作文题目] 有一个木匠到山里选木材,看到一些奇形怪状的树根,觉得没用就走了。后有一位根雕艺术家发现这些树根后,如获至宝,将这些树根雕成了有价值的艺术品。 请以“材与非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由话题“材与非材”中的“材”,我们所联想到的是另一个“才”即“人才”。 谁是人才,谁不是人才,这个问题其实是相当复杂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不是人才,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不仅是人才,而且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从这个方面看他是人才,但从另外一个方面去看,他又不是人才。越王勾践是人才吗?从他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的志向来看,他是个人才;但从他逼死文种、气走范蠡的行为来看,他又是一个忘恩负义、心胸狭窄的小人。晏子是人才吗?从他两次出使楚国,维护了齐国尊严的举动来看,他是个人才;但从他设计“二桃杀??士”的毒局的行为来看,他又是一个妒贤忌能、心地歹毒的小人。时迁是人才吗?从他在几场战争中发挥的关键作用来看,他是个人才;但从他偷鸡摸狗的不端行为来看,他只是一个跳梁小丑而已。(见例文3) 其实,关于“材与非材”或“才与非才”的问题,古今许多作品都有记载,现实中也有所反映。一匹马在奴隶人眼里是劣马,在伯乐眼里是良马,这是韩愈《马说》里的内容。一快石头在村人眼里是丑石,在天文学家眼里是陨石,这是贾平凹《丑石》里的内容。一个叫韩寒的中学生,在老师的眼里是好几门功课不及格的差生,在新概念作文大赛评委的眼里是写作天才。正如材料里的树根一样,在木匠眼里它是一堆没用的东西,在根雕艺术家眼里却成了宝贝。关键是看我们用什么标准去衡量他们。(见例文1) 木匠认为树根“非材”,是因为他用的是实用的功利的眼光;根雕艺术家认为树根是“材”,是因为他用的是审美的眼光。罗丹说过:“这世界并不缺少美,而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所处的社会,像木匠一样用实用功利的眼光来看人或看事物的不在少数,这同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急功近利的心理大有关系。但仅有实用功利的眼光是不行的。我们还要运用审美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存在的各中美好的东西。从这个角度切入,也可以写出文章的。(见例文2) [范文引路] 例文1 由树根的遭遇想到的 引子 有一个木匠到山里去选木料,看到一些奇形怪状的树根,觉得没用就走了。后有一位根雕艺术家,发现这些树根后,如获至宝,将这些树根雕成了非常有价值的艺术品。——材料中如是说 一 有一个牧民,养了一大群马。其中有一匹马特能吃,“一食或尽粟一石”。牧民以为这匹马这般会吃,力气肯定很大。于是一整天让它拉磨驮货。孰料这马不仅食量大,脾气也大。任你怎么抽打,就是不上磨道不拉车,且振鬣长嘶,似有满肚子的委屈。忽一日,来了一位相马人,人称“伯乐”。伯乐一眼看出此马非凡马。拉到郊外一测试,果然驰骋如飞。一时间在马的世界里名声大噪。——韩愈的《马说》如是说 二 在一个小山村里,有一块人称“丑石”的石头。它说圆不圆,说方不方。没有棱角,也没有平面。既不能用来砌墙脚,也不能在上面下象棋。于是就被搁置路旁。小孩子偶尔会爬上去玩,每每从上面摔下来。不是摔坏了手脚,就是磕掉了门牙。“这石头丑死了!”村里人纷纷说。一天,村里来了一位天文学家。他一眼看出这丑石不是凡石,乃是天外来客——陨石。于是“丑石”进了博物馆,身价自然成百上千地往上翻。——贾平凹的《丑石》如是说 三 有一所学校,有一个学生,上课不是睡觉就是看课外书,成绩自然不理想,考试时往往好几门挂红灯。学校的老师和同学,理所当然地把他当作差生来对待。没想到这小子参加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却获得了一等奖。复赛迟到要补赛的他,一挥而就的一篇《杯中窥人》,令评委们拍案叫绝。高中尚未毕业的他,居然退学写起了小说。《三重门》《零下一度》艺惊四座,令人对他刮目相看。——韩寒的遭遇如是说 小结 树根还是那堆树根,马还是那匹马,石头还是那快石头,韩寒还是那个韩寒,为什么前后的遭遇截然不同,其价值也天差地别呢?关键在于人们心目中“材”与“非材”的标准不同。用这个标准去衡量是“非材”,换一个标准去衡量不仅是“材”,而且是不可多得的“材”。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说不清、道不明。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把“材”与“非材”的标准定得宽泛一点呢? 例文2 用美的眼光去发现美 这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罗 丹 一堆本来可以造就成不朽的艺术品的树根,被木匠认为“没用”而抛弃了。木匠上山,选的是“可用”之材,要么作柱,要么作栋,再不当用,也要作椽。这堆奇形怪状的树根做得了这些吗?做不了。难怪木匠要叹息“没用”而离它们远去。 作为木匠,他衡量木头是否有用的标准就是“实用”。其实,只要我们把视野稍微扩大一些,便可发现,像木匠这样用“实用”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的人还不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