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输液风险,保障用药安全汇总.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注输液风险 保障用药安全;内容;一、静脉输液的定义及分类;静脉输液产品的特点 不通过人体固有的保护屏障,直接进入血液,作用可靠。 剂量准确、起效快、对安全性要求高。 药液体积较大,一般大于50ml。 无菌产品。不能添加抑菌剂。 使用不便,注射疼痛,安全性低、制造过程复杂,成本高。 ;作用及分类 一、晶体溶液 (1)补充水分和热量,也常用作静脉给药的载体和稀释剂,如:5%葡萄糖注射液。 (2)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体液容量和渗透压平衡,如:0.9%氯化钠注射液。 (3)纠正酸中毒,维持酸碱平衡,如:5%碳酸氢钠注射液。 (4)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回收组织水分进入血管内,消除水肿,用于利尿脱水;同时可降低颅内压,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如:20%甘露醇注射液。 ; 二、胶体溶液 (1)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有扩充血容量,如:中分子右旋糖酐、代血浆。 (2)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和防止血栓的形成,如:低分子右旋糖酐。 (3)补充蛋白质和抗体,修复组织和增强机体免疫力,如白蛋白、血浆蛋白。 ; 三、静脉高营养液 主要用于供给患者热能,维持正氮平衡,补充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主要成分由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高浓度葡萄糖或右旋糖酐以及水分构成。如:复方氨基酸、脂肪乳剂等。;二 输液的现状及危害;2013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SFDA) 剂型分布:注射剂59.5%,口服剂型37.0%,其他剂型3.5%。 化学药、中成药报告中,注射剂占有比例分别为61.0%和50.9%。 严重报告中剂型分布:注射剂79.0%,口服制剂19.7%,其他制剂1.3%。 严重报告的给药途径:静脉注射73.6%,口服给药20.1%,其他注射给药5.6%,其他给药途径占0.8%。 ;“每年输液两次可以防脑血栓”(群众) 定期给脑血管病患者输一些活血化瘀、抗氧化、抗自由基、降低血液粘稠度、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已经成为许多患者心目中的“救命稻草”,认为输了液就能防止脑血栓,即便是血栓已经形成了,也能使其化解。经常有老人去医院要求输液以防脑血栓并且说,“输液好啊,有病治病,无病防病。” ;过度输液原因: 过度医疗导致不分病情轻重的输液。过度医疗是超过疾病实际需求的诊断和治疗行为,包括过度检查、过度治疗、过度护理等; 医患纠纷实行举证倒置,医生实施“防御性医疗”也造成输液过度; 患者及家属就医理念偏差。很多患者的印象里,输液最大的好处就是“好得快” ,要求打点滴,如果医生不同意还会发脾气; ;输液的危害 危害一 发热反应 输入致热物质、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完善或被污染等原因,都会导致病人发热,寒战,严重者高热达40-41℃ 危害二 肺水肿 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引起水肿,严重者有生命危险。有心力衰竭或心脏病史患者,快速、大量输液或加重心力衰竭,重者或诱发肺水肿。 ;危害三 静脉炎 长期输注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可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的感染。 危害四 空气栓塞 输液时空气未排尽,橡胶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只要少量空气进入静脉,患者就会感到胸部异常不适,随即发生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和缺氧,并可导致猝死。 ;危害五 肉芽肿危害 输液中存在大量直径2-50微米之间,肉眼看不见的不溶性微粒(“幽灵”),随着输液进入人体,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药液中超过4微米的微粒就会蓄积在心、肺、肝、肾、肌肉、皮肤等毛细血管中,进入人体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可使巨噬细胞增大,形成肉芽肿。微粒堵塞还会引起微血管血栓、出血、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水肿、炎症、过敏等。 ;危害六 “恶性”药物不良反应 静脉输液比口服药物更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反应。如果口服,药物中能引起过敏的杂质由于消化道屏障作用,不被身体吸收;输液时杂质直接进入血液,严重的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危害七 医源性感染 常见给药方式中,输液是最危险的,直接穿透皮肤屏障,直接把药液输入血液中,需要严格的无菌处理。如果药液在生产或储藏过程中被污染,或者没有使用一次性针头,或者针刺部位的皮肤没有消毒好,就有可能让病毒、病菌进入体内。 ;药物本身所致的潜在危害 输液配伍增加潜在风险 临床上普遍在输液中加入数种注射剂进行混合滴注,由此产生输液配伍问题,两种以上药物配伍时,药物的相互作用可使效应增强、减弱、丧失,甚至产生毒性反应。; 药物配伍时发生了物理性质的改变,如果得不到符合要求的制剂则属于禁忌。 物理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