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国海洋university学士论文开题汇报.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2 PAGE 6 中国海洋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开题报告 题 目南海颗粒物光学特性与遥感算法研究 院、 系 海洋环境学院 专 业 海洋科学 (年级) 2009 学生姓名 邓华 学 号 010022009011 指导教师 邢小罡 教务处制表 2013年3月 27 日 一、选题依据 课题来源、选题依据和背景情况 后向散射系数(bb)是水色遥感的一个重要基础光学参数,其大小只与水体中各组分的浓度有关,是重要的固有光学量之一。水体的后向散射系数在光学遥感的海洋学应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水体后向散射信息由颗粒群密度、粒径以及折射率决定,通过颗粒物后向散射系数即可推导颗粒群的粒度分布和构成等相关信息;另外,其与水体的遥感反射率R(λ)具有密切联系,只要建立两者的关系模型,便可通过R(λ)直接反演水体组分,为水色组分浓度的遥感反演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水体后向散射性质对于海洋光学研究、水色组分遥感研究以及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海水总吸收系数是一个重要的固有光学参数,对于研究海洋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上层海洋热结构等具有重要意义。 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carbon, POC)是指海水中有机颗粒物(包括浮游植物细胞及相应的非生命体碎屑、陆源有机颗粒等)的碳含量, 是海洋碳循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SCS是东南亚最大的边缘海,最大深度超过5000米,是热带西太平洋的一部分,亚洲冬季风和东印度洋夏季季风期间的温度之间的差异主要由它的气象条件决定。此外,大量河水进入南海(通过珠江和一般地表径流),产生显著的海洋条件影响。在南海北部陆架水,包括水体的混合物,主要受携带大量的有机和无机物质的珠江径流影响。特别是,珠江口区是众所周知的二类水体,含有丰富的黄色物质,悬浮物物质,除沿海水域,公海深盆地区是很清楚的。 .课题研究目的、学术价值或实际应用价值 通过对颗粒物有机碳浓度、叶绿素a浓度、颗粒物后向散射系、颗粒物吸收系数的研究,得出南海生物光学特性的关系、分布,南海颗粒物后向散射光谱特性,南海颗粒物后向散射系数与后向散射斜率的关系,南海颗粒物后向散射系数、吸收系数与颗粒物有机碳浓度、叶绿素a浓度的关系,并应用到卫星上。 二、文献综述 1.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 后向散射系数(bb)是水色遥感的一个重要基础光学参数,其大小只与水体中各组分的浓度有关,是重要的固有光学量之一,对其开展的研究较多。 国外关于颗粒有机碳的研究开展较早,福克斯(1952 )等人在一个二氧化硅和氧化镁的滤床上收集颗粒物,但开始仅限于对 POC 含量的研究,而且开始的研究对于颗粒物质采集方法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事实上采集的颗粒物质的范围有差别,碳的测定方法也非常不一致海水中 POC 的一些最早的浓度值,是将过滤收集的颗粒物质在马弗炉中灰化,从灰化前后的重量之差值测得的。国内关于颗粒有机碳的研究开始较晚,工作也不多。近年来,颗粒有机碳的研究被高度重视,在许多大型课题中被列为重要研究内容。 2.查阅的主要文献 [1]海洋颗粒有机碳浓度水色遥感研究进展.王桂芬, 曹文熙 , 殷建平, 周雯, 孙兆华, 杨倩 [2]黄东海颗粒有机碳、氮的分布及沉降通量估算. HYPERLINK /Search.aspx?q=author:%E7%8E%8B%E6%B5%B7%E8%8D%A3 \t _blank 王海荣 [3]珠江水体悬浮物颗粒有机碳同位素组成及分布特征.魏秀国,沈成德,孙彦敏,易惟熙 [4]海水颗粒有机碳(poc)变化的生物地球化学机制.张乃星,宋金明,贺志鹏 [5]胶州湾海水中颗粒有机碳含量的分布与变化. HYPERLINK /Search.aspx?q=author:%E5%AD%99%E4%BD%9C%E5%BA%86 \t _blank 孙作庆, HYPERLINK /Search.aspx?q=author:%E6%9D%A8%E9%B9%A4%E9%B8%A3 \t _blank 杨鹤鸣 [6] 台湾海峡南部颗粒有机碳及粒径谱分析.叶翔(硕士论文) [7] “东方红2”南海基金DFH11航次:第1航段(青岛—三亚,2011.8.21~9.5)第2航段(三亚—厦门,2011.9.6~10.3),航次调查报告  三、研究内容 (一)学术构想与思路 利用基金委共享航次于2011年8月在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