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粱品种区域试验调查记载项目及标准.doc

全国高粱品种区域试验调查记载项目及标准.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国高粱品种区域试验调查记载项目及标准.doc

PAGE  PAGE 8 附件3 全国高粱品种区域试验调查记载项目及标准 一、物候期 1、播种期:指播种当日。 2、出苗期:指幼苗出土“露锥”(即子叶展开前)达75%的日期。 3、抽穗期:指全区75%的植株穗部开始突破剑叶鞘达75%的日期。 4、开花期:指全区有75%的穗开花占全穗75%的日期。 5、成熟期:指75%以上植株的穗下部籽粒达蜡状硬度的日期。 6、生育日数:地方品种调查时,指某一品种在生产地区从出苗到成熟期的日数。 7、极早、早、中、晚、极晚熟品种:地方品种调查时,按具体栽培地区成熟期的习惯,可按实际生育日数划分,生育日数在100天以下者为极早熟,101-115天者为早熟,116-130天者为中熟,131-145天者为晚熟,146天以上者为极晚熟品种。 二、主要农艺性状 1、芽鞘色:幼芽刚出土时芽鞘的颜色,一般以实际颜色表明。 2、幼苗色:幼苗的颜色,一般以实际颜色表明。 3、株高:由地面到穗顶的长度,以厘米为单位。分特矮、矮、中、高、极高五类。100厘米以下的为特矮,101-150厘米的为矮,151-250厘米的为中,251-350厘米的为高,351厘米以上的为极高。 4、穗长:自穗下端枝梗叶痕处到穗尖的长度,以厘米为单位。 5、穗型:按穗子的松紧程度,分紧、中紧、中散、散四种。即观察籽粒已达成熟的穗子,枝梗紧密、手握时有硬性感觉者为紧穗型。枝梗紧密、手握时无硬性感觉者为中紧穗型。第一、二级分枝虽短,但穗子不紧密,向光观察时枝梗间有透明现象者为中散穗型。第一级分枝较长,穗子一经触动,枝梗动摇且有下垂表现者为散穗型。其中,枝梗向一个方向垂散者为侧散穗型,向四周垂散者为周散穗型。 6、穗形:按穗的实际形状记载,如纺锤形、牛心形、圆筒形、棒形、杯形、球形、伞形、帚形等。 7、茎粗:按植株地表起三分之一处节间的大径为准。 8、壳色:按壳的实际颜色记载,如红、黑、褐、黄、白……等。 9、粒色:按籽粒的实际颜色记载,如红、黑、褐、黄、白……等。 10、粒形:按籽粒的实际形状,如圆形、椭圆形、卵形、长圆形……等。 11、籽粒大小:用千粒重量的多少表示,以克为单位。分极小、小、中、大、极大五级。千粒重10克以下为极小,10.1-25克为小粒,25.1-30克的为中粒,30.1-35克的为大粒,35.1克以上的为极大粒。 12、穗粒重:单穗脱粒后的籽粒重量,以克表示。 13、千粒重:一千个完全粒的重量,重复一次平均之,以克为单位。 14、穗粒数:以千粒重除一穗粒重,乘1000即得。 15、籽粒整齐度:以籽粒大小整齐度分整齐、不整齐两种。同等粒占95%以上者为整齐,占94%以下者为不整齐。 16、着壳率:按籽粒着壳的多少,分少、中、多三级。着壳率在4%以下的为少,在5-7%的为中,在8%以上的为多。 17、角质:以籽粒的横断面角质含量的多少,分高、中、低三级。角质占70%以上的为高,占31-69%的为中,占30%以下的为低。 18、育性:指杂交种恢复育性情况,抽穗后套袋检查结实率(%)。 19、产量:指某一栽培地区当时的每亩产量。以公斤/亩为单位。 20、鲜重产量:单位面积土地上所收获的地上部分的全部产量,以公斤/亩为单位。 三、抗性性状 1、倒伏:以倒伏百分率和级别两个参数表示。按植株倾斜角度,分0、一、二、三级。直立者为0级,倾斜不超过15度者为一级,倾斜不超过45度者为二级,倾斜达到45度以上者为三级。 2、抗(耐)旱性:根据田间生育表现凋萎程度,分强、中、弱三级。在干旱情况下生育正常的为强,生育较差的为中,生育极差的为弱。 3、叶部病害:根据发病盛期的叶部病害轻重,分无、轻、中、重四级。叶部无病斑的为无,病斑占叶面积20%以下的为轻,占叶面积21-40%的为中,占叶面积41%以上的为重。 4、黑穗病:用0.6%菌土接种,调查病株百分率。 5、螟虫、蚜虫:根据自然发生的轻重程度,分轻、中、重三级。 四、品质性状 1、食用品质:以出饭多少、饭的香味、面食适口性及粘性综合情况,分良、中、不良三级。 2、出米率:单位重量籽粒出米的百分率。 3、适口性:米饭口感,分好、中、次三级。 4、蛋白质、赖氨酸、单宁、淀粉含量。 5、茎秆含糖锤度%:用手持量糖仪测量茎中部节间汁液的锤度。并对测得数值进行温度较正。 6、茎秆出汁率%:压榨2遍,出汁率=榨出汁重/秆重×100%。 7、茎叶中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氢氰酸含量(mg/kg):收获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