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4隧洞回填灌浆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
质量通病防治导则
;
5 地基加固
5.1 岩基地质构造处理
5.2 灌注桩
5.3 振冲碎石桩
5.4 沉井
5.5 高压旋喷桩
5.6 强夯
5.7 置换加固
6 防渗与排水
6.1 混凝土防渗墙
6.2 高喷防渗墙
6.3 振动板墙
6.4 深层搅拌防渗墙
6.5 防渗土工膜铺设
6.6 排水管(孔)
6.7 软基反滤材料及敷设(含天然合成材料)
;5 地基加固 5.1 岩基地质构造处理;
5.2.1 塌孔
1 现象
成孔过程中或成孔后,孔壁坍塌。
2 主要原因
1)泥浆质量差,或泥浆相对密度较小,起不到护壁作用;清孔换浆方法不当,破坏了孔壁。
2)孔内泥浆高度不足或存在承压水,降低了泥浆压力。
3)护筒埋置太浅,护筒以下孔壁坍塌。
4)钻机选择不合理,如松软地层中采用冲击式反循环钻机;松散砂层中钻进时,进尺速度过快或停在一处空转时间过长,钻机转速快。
5)冲击(抓)锥或掏渣筒倾倒,撞击孔壁。
6)爆破处理孔内孤石、探头石等,药量过大。
3 防治措施要点
1)选择合适的钻孔机械;松散砂土或流砂中钻进时,应控制进尺,选用较大比重、高粘度、高胶体率的优质泥浆,或投入粘土,掺片石、卵石,低锤冲击,使粘土膏、片石、卵石挤入孔壁;灌后待凝24h再加深造孔。
2)地下水位变化过大时,应采取垫土升高护筒,增大泥浆压力。
3)应严格控制冲击(抓)锥冲程高度。
4)爆破作业严格控制炸药用量。
5)采用适宜的清孔换浆方法。;5.2.2 钻孔漏浆
1 现象
成孔过程中或成孔后,泥浆向孔外漏失。
2 主要原因
1)遇到透水性强或有地下水流动的土层。
2)护筒埋设过浅,回填土不密实或护筒接缝不严密,护筒刃脚或接缝处漏浆。
3)泥浆压力过高使孔壁渗浆。
3 防治措施要点
1)加大泥浆稠度或倒入粘土,慢速转动。
2)回填土中投入片石、卵石,反复冲击,增强护壁。
3)护筒下接缝处回填粘土,封闭接缝,稳定水头。
4)必要时,采取孔下爆破挤密法,封闭漏浆通道。
5.2.3 桩孔垂直度超标
1 现象
桩孔倾斜超过设计标准。
2 主要原因
1)钻孔中遇较大的孤石或探头石。
2)在倾斜度的软硬地层交界处、???层倾斜处,或粒径大小悬殊的砂卵石层中钻进时,钻头所受的阻力不匀。
3)扩孔较大,钻头偏离方向。
4)钻机底座倾斜或产生不均匀沉陷。
5)钻进压力过大,钻速过快,钻杆弯曲,接头不直。
6)深孔施工时,未按规范要求进行孔斜控制。
7)钻孔作业人员未按操作规范施工。;3 防治措施要点
1)安装钻机时应使转盘底座水平,起重滑轮缘、固定钻杆的卡具和护筒中心三者应在同一轴线上,并经常检查校正;孤石或探头石处理后,应对钻进设备进行校正。
2)对较长主动钻杆,应在钻架上增添导向架,控制钻杆上的提引水水龙头,使其沿导向架向下钻进。
3)钻杆、接头应逐个检查,及时调整;发现主动钻杆弯曲,应及时调直或更换钻杆。
4)在倾斜的软、硬地层钻进时,应控制进尺,低速钻进。
5)回填片石、卵石,冲平后再钻进。
6)加强孔斜控制,每钻进10m测量一次孔斜。
7)对施工人员应进行岗位培训、考核。
5.2.4 缩孔
1 现象
孔径小于设计孔径。
2 主要原因
1)钻头直径不符合要求。
2)塑性土膨胀,造成缩孔。
3)地层软弱。
4)钻进速度过快,施工方法不当。
3 防治措施要点
1)钻孔前应检查钻头直径。
2)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办法,以保证孔径。
3)加大泥浆相对密度。
4)在软弱地层回填片石、卵石,冲平后再钻进。
5)钻进时控制钻进速度;仔细观察出渣情况,发现缩孔时,应及时采取回填反复冲击挤压措施。
;5.2.5 孔底沉渣厚度超标
1 现象
成孔后,桩身底部沉渣厚度超过规范要求。
2 主要原因
1)清孔时泥浆不符合规范要求,清孔不彻底。
2)清孔后下设钢筋笼和导管时间过长。
3 防治措施要点
1)清孔时,泥浆应符合规范要求。
2)清孔后下设钢筋笼和导管时间应尽量缩短,若清孔后下设钢筋笼和导管时间过长,应二次清孔。
3)认真清孔,清孔完毕后及时测量孔底沉渣厚度。
5.2.6 钢筋笼放置与设计要求不符
1 现象
钢筋笼变形,保护层及安放位置不符合要求。
2 主要原因
1)堆放、起吊、运输未严格执行规程,支垫数量不足或位置不当,造成钢筋笼变形。
2)钢筋笼吊放入孔时不垂直,入孔速度过快。
3)清孔时孔底沉渣或泥浆未清理干净,造成实际孔深与设计要求不符,钢筋笼安放未到设计深度。
3 防治措施要点
1)钢筋笼过长时,应分段制作,吊放入孔时再分段焊接。
2)钢筋笼在运输和吊放过程中,每隔2m~2.5m设置加箍一道,并在钢筋笼内每隔3m~4m装一个可拆卸的十字形临时加筋架,钢筋笼吊放入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