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诗歌赏析题命题特点和应对策略.docVIP

中考诗歌赏析题命题特点和应对策略.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考诗歌赏析题命题特点和应对策略

中考诗歌赏析题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 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 周进华 近年来,各地中考命题中对古诗词的赏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少地区已把眼光从课内转向了课外,课外浅易的古诗词名篇成为命题的重要内容。这对我们初中生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很多同学为此感到无所适从——课内的还没掌握好,课外的还怎么做?其实是我们对古诗的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我们习惯于从老师那边“拿来”,然后囫囵吞枣、不加思考地机械背诵,这种方法当然无法适应这一新的形势。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这一考点,全面解析这一考点,科学应对这一考点。只有在全面解读的基础上,了解命题趋势、把握命题动向、明确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模式,我们才能“决胜于千里之外”。 一、考点解析 纵观最近几年的各地中考古诗赏析的命题,我们不难发现古诗赏析的一些命题特点:一是赏析材料以写景抒情诗为主,即事感怀、托物言志为辅;命题方式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为辅;命题角度通常涉及四个角度,即形象类赏析、情感类赏析、技巧类赏析、语言类赏析。其中形象类、情感类赏析题是命题的重点,也是命题热点,简单来说,就是景和情两个角度。下面我就从这四个角度对这一考点进行全面解读。 二、形象类赏析 诗歌的一大特点就是抒情的形象性,诗人往往借助具体鲜明的形象来抒发自己胸怀抱负,表现自己志趣追求。因此,分析形象是赏析诗歌的基本手段,命题者通常都会把形象的赏析作为一个必考的知识点。具体反映在题目上表现为:对诗中景物直接设问、对诗中景物间接设问、描述诗中画面、分析艺术形象、体会形象作用。 对诗中景物直接设问 真题回顾: (1)《饮酒·结庐》诗中描写了哪些自然景物? (10宿迁) 参考答案:菊花、南山、山气、夕阳、飞鸟 (2)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11宿迁) 参考答案:梅子、芭蕉、柳花 方法指津:这一类比较简单,只要明确诗中写景诗句,找出诗中相关的意象,采用一致的表达形式,就能找到答案了。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表达的一致性,所谓表达的一致性,就是注意采用一致的结构形式。例如:晏殊的《浣溪沙》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夕阳、落花和归燕等景物,这里我们表述为夕阳、落花和归燕。另一道题里改变了表达方法: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重归的燕子以及徘徊于小园的诗人 ,构成一组优美的画面,显然这里我们讲落花、归燕就十分不妥。所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一致的结构表达显得至关重要。 对诗中景物间接设问 真题回顾 (1)《使至塞上》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11连云港) (2)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白居易写的是 时的景物,欧阳修写的是 时的景物。(09扬州) 方法指津:平时要注意具有地域特征的形象,如:单于、塞下、羌笛、燕然、胡等就是典型的塞外风光;还要注意四季景物的归类,熟悉每个季节常见的景物,如:春天代表性景物有桃花、杏花、杨花等,夏天有荷花、石榴、茉莉等,秋天有菊花、桂花等,冬天有梅花、水仙等。 描述诗中画面 真题回顾: (1)“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11徐州) 答案示例:写出了室外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的情形,再现了边塞的悲凉。 (2)把“两山排闼送青来”所表现的画面具体地描述出来。(2分)(10南通) 答案示例:推开门,两座郁郁青青的山峦殷勤而急切地扑人眼帘,满眼翠绿,令人心旷神怡。 方法指津:找出景物,构造画面;借助想象,丰富画面;巧用修辞,点亮画面。答题时一般采用分——总的思路。如例(1)我们先找出画面中应有的景物山峦、炊烟、落日、孤城,然后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借助想象,以丰富画面的内容,当然还可以巧用修辞把炊烟、孤城拟人化。这样,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画面便会流淌于我们的笔端。 分析艺术形象 真题回顾: 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11泰州) “佯狂”“飘零”等表现了李白的怀才不遇、疏狂自放;“独怜才”“诗千首”等表现了他的才华横溢。 方法指津:结合相关诗句把握形象特点,切忌给形象下定义;同时要注意形象特征的多样性(可依据题目分值分解采分点)。人物形象答题时最好采用小说中的结构形式,即人物是一个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什么人(身份)。 体会形象作用 真题回顾: “巴山夜雨秋涨池”“寒雨连江夜入吴”,这两句中诗人写“雨”有什么作用?(11扬州) 参考答案:渲染气氛,融情于景。 方法指津:诗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往往会因位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开头通常有点题,交代环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的作用;中间往往有对比烘托,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的作用;结尾常常是借景抒情,强化形象,激发想象的作用。 三、情感类赏析 “诗言志,歌咏言”,诗歌是一种抒情的艺术。命题者往往会把诗歌抒发的情感作为一个命题另一个重点。 1、设问方式: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