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二第二板块(学生版).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十二第二板块(学生版)

PAGE  PAGE - 9 - 句容实验高中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学案13 主备人:侯红强 审核人:董爱平 2015-2-8 PAGE  PAGE - 9 - 第二板块 《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 基础知识积累 一、字音识记 1.黄金缕( )  2.蓦然( ) 3.阑珊( ) 4.强说愁( ) 二、词语释义 1.宝马雕车香满路: 2.笑语盈盈暗香去: 3.众里寻他千百度: 4.蓦然回首: 5.灯火阑珊处: 6.爱上层楼: 三、名句背诵 1.东风夜放花千树。 , 。2. 。凤箫声动, ,一夜鱼龙舞。 3.蛾儿雪柳黄金缕, 。4.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 5.爱上层楼, 。6.而今识尽愁滋味, 。 文本阅读探究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整体感知 一、相关背景 辛弃疾力主抗金却屡受排挤,但他矢志不移,仍坚持抗击金人、收复失地的主张,宁可过寂寞的闲居生活,也不肯趋炎附势,不肯与主和派人物同流合污。因此,他的许多作品,大都寄托了他自己的身世之感。这首词编在四卷本《稼轩词》的甲集里,甲集编于淳熙十五年(1188),可知这词必作于淳熙十五年之前。淳熙十五年,作者四十九岁,他被迫退休于江西上饶已经六七年了。词中所谓的“灯火阑珊处”,可能也就是作者那时在政治上被排斥的境地的写照。 二、内容提要 元夕,农历正月十五之夜,也称元宵节、灯节。词中通过元夕节对“她”的追寻,寄托了词人虽然仕途失意,却是宁固其穷、不改其节的情操,表现了词人不愿随波逐流、不改其志的美好品德。 三、写法借鉴 1.反衬手法的运用 词中以元宵节的繁华热闹景象,衬托灯火阑珊处的冷落;用一群笑语盈盈的观灯者,衬托“那人”的寂寞孤独。运用反衬手法表达了词人不随流俗、甘于寂寞、保持志士操守的高洁品性。 2.比喻、借代手法的运用 比喻:“花千树”——将元宵节的焰火比作千万棵花团锦簇的树;“更吹落,星如雨”——焰火像被东风吹落的满天星雨;“玉壶”——比喻月亮。借代:“蛾儿雪柳”——用元宵节妇女头上戴的装饰物代年轻美貌的女子。 3.想像、夸张手法的运用 作者使用想像和夸张手法,使词作具有浪漫色彩,词藻华丽,笔调委婉,意境优美。 重点揣摩 1.词中作者笔下的“那人”是怎样的形象? [明确]  2.词人对“那人”的追求,表达了他怎样的品格? [明确]  3.“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明确]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整体感知 一、相关背景 “博山,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三十里,南临溪流,远望如庐山之香炉峰。”(《清统一志·江西广信府》)辛弃疾四十二岁被劾落职后,闲居信州上饶(今江西上饶市)。这里离博山不远,博山寺旁还筑有“稼轩书屋”,故辛弃疾常来往于博山道中,先后在这里写下十几首词,这首词当写于此时期的一个秋天。 辛弃疾这次被劾失官,一下子闲居十年,是很令人惋惜和不平的。辛弃疾是一位才兼文武的“一世之雄”,用世之心极切,抗金之志极坚。他“抱忠仗义”南归, 原想做一番事业,但当权者对像辛弃疾这种北来的归臣,总存戒心,不敢重用,而且动辄削职罢官,长期闲置。“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丑奴儿》就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写出来的。 二、内容提要 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落职,闲居带湖时所作。在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表达了国势衰微、报国无门的忠愤和愁怨。感情真率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 三、写法借鉴 1.对比手法的运用 这首词以“少年”与“而今”对比,表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感受。上片说少年时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却无愁“强说愁”。下片转入“而今”,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却有愁难说,故作轻松。整首词通过少年时的不知愁苦,衬托“而今”的愁深难言,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2.叠句的使用 两次使用“爱上层楼”和“欲说还休”,达到了回环往复的效果。同时前一个“爱上层楼”为上句的果,后一个是下句的因,避开了一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