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培养文明有礼的好孙辈
高新区仁桥小学 王丽林
一、隔代教育是客观存在的现实
当今社会,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年轻父母们为了事业或生存而打拼职场,缺少时间和精力进行亲子教育,孩子多半由祖辈养育。据千龙网去年“六一”期间,在全国范围作的一项关于“隔代教育”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大中城市中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接近6成。也就是说,每10个孩子中就有5—6个孩子由隔代老人负责教育。就连广大农村,由于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年轻农民(父辈)纷纷外出打工,50%以上的留守儿童只能由留守祖辈照顾,隔代教育现象也同样普遍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隔代教育已成为现代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模式之一,成为中国家庭教育的一大特色,隔代教育的客观存在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
二、未成年人文明礼仪现状
一个没有礼貌、举止粗俗、不尊重他人的人,在工作中很难获得尊重和同事的友好协作,在生活中也不易获得友谊和信任,因此往往缺乏幸福感。但在我省未成年人文明礼仪行为和文明礼仪教育状况调查中,60%的小学生没有掌握应有的文明礼仪,仅有45%的学生能做到回家主动问好,在高中,只有32%的学生家长能重视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
三、未成年人文明礼仪规范
根据省文明委工作部署,省文明办、教育厅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成立课题组,针对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养成存在的现象和问题展开了一系列调研,提出了一个“学得会,做得到”的未成年人礼仪规范建议稿,该规范将未成年人礼仪分为8个方面,4大礼仪,细致而具体地提出了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其中包括:仪表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餐饮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言谈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心倾听、诚恳友善。待人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行走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观赏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观看文艺表演和体育比赛等场合,遵守秩序、爱护环境、专心欣赏、礼貌喝彩。游览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仪式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讲究文明礼仪,做到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
四、对孙辈进行礼仪教育例谈。
作为爷爷奶奶,既然我们接过了教育孙辈的重担,那么,我们该怎样培养出一个文明有礼的孙辈呢?下面通过几则案例向大家介绍介绍。
(一)培养孩子礼貌待人的习惯
生活写真
9岁的刘宇学习成绩很好,朋友、邻居经常夸奖他,刘宇奶奶觉得脸上很有光。所以,在家里不管什么事都由着他的性子来,甚至与自己顶觜,她都舍不得严厉地说他两句。
时间久了,生活中的刘宇从来都是时横冲直撞,以至于不懂说“对不起”、“谢谢”,不跟人打招呼,用从电视里学来的话骂同学,去别人家做客时乱翻东西……奶奶虽觉得孩子没礼貌,但却认为这些都是小事,而且男孩子嘛,大大咧咧没关系。
然而,前段时间发生的事,却让他们备感难堪。奶奶带刘宇去一个老朋友家。奶奶正在和好久不见的老朋友闲聊,刘宇走过来拉着奶奶的手说:“我要喝汽水。”奶奶说:“乖宝宝,稍等一会儿,我就给你去拿。”然后又转过身说起话来,刘宇突然大声叫道:“奶奶,你给我闭嘴!”刘宇的一句话让奶奶和周围的一些人都感到很吃惊。
问题根源
现实生活中,刘宇奶奶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他们往往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可以了,什么说脏话、乱翻别人东西等,都是些小事,不必去斤斤计较,因此对孩子的这些不礼貌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殊不知,这种态度只能使孩子的行为越来越恶劣。
在隔代教育中,让孩子养成不讲礼貌的习惯有两种原因:
一是与祖辈的日常行为有直接的关系。家长有礼貌,家人相互之间礼貌,再去要求孩子讲礼貌,孩子很容易就学会了礼貌;如果家长平时都不用“礼貌”去要求自己的言行,反而告诉孩子要讲礼貌,这确实有点人所难。这也正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言教不如身教”。
二是祖辈不以为然的态度,纵容孩子不讲礼貌。对于孩子来说,分辨“对”与“错”的能力并不是很强。当孩子与长辈顶嘴、遇人不打招呼、该说“对不起”不说时,祖辈对这种行为不进行制止,反而仍以微笑的眼光看着孩子,孩子就会以为这样的行为是正确的,不但以后会继续做这些不礼貌的事情,甚至会以此为荣。
解决问题
1.讲道理,而不是斥责
每个孩子都有故意行为不端的时候,事实上这种情况仅需一两次的讲解式教育即可,一定要明确告诉孩子正确的行为做法。比如,与其训孩子“不许那么无礼”,不如说“吃饭时打响嗝是不礼貌的,若控制不住,应当说声‘对不起”’。
2.改述
当孩子用不太礼貌的方式描述他自己的感受时,你应用合适的方式来重新讲述他刚才说的。例如孩子说:“唉,我讨厌(或恨)死这些绿东西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