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虚词复习.
常用文言虚词复习;“之”的常见用法 ;辨析句中“之”的用法 ;2、“其”的常见用法。 ;辨析句中“其”的用法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3)下视其辙( )
(4)其真不知马也( )
(5)则移其民于河东( );3、“而”的用法。 ;辨析下列“而”的用法。
(1)日出而林霏开( )
(2)民困而不知救( )
(3) 敏而好学( )
(4)玉质而金色( )
(5)面山而居( )
(6)温故而知新( )
(7)水落而石出( ) ;4、“于”的常见用法。 ;解释下列句中“于”的用法。
(1)然后知生于忧患( )
(2)苛政猛于虎( )
(3)余将告于莅事者( )
(4)告之于帝( )
(5)吾祖死于是( )
(6)人之食于虎( )
(7)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
(8)欲报之于陛下也( );5、“以”的常见用法。
A???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方式,可译为“用”“把”“凭”“按照”等。
例:以刀劈狼首(用) 公亦以此自矜(凭)
以丛草为林(把) 以计而行(按照)
B、? 介词,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因而”等。
例:此独以跛之故,父子想保(因为)
C、 连词,表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用来”: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用来)
表动作的结果,可译为“以致”: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
表因果,可译为“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表承接,相当于“而”,不译:有好事者船载以入(不译)
卷石底以出(不译)
D、 动词,可译为“认为”: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认为)
E. 通假字,通“已”,译为“已经”: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已经) ;解释句中“以”的用法。
①虏太子以归( )
②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③吾赖是以食吾躯( )
④以塞忠谏之路也( )
⑤以刀劈狼首( )
⑥予默然无以应( )
⑦孙膑以此名显天下( )
⑧以五十步笑百步( )
⑨以君之力( )
(10)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乃”的用法。
A、副词,于是,才,竟然
例:见渔人,乃大惊(于是)
凡三往,乃见(才)
B、表判断,译文中加“是”
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C、代词,你,你的
例:家祭无忘告乃翁(你,你们的)
;指出下列句子中“乃”的用法:
1、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
2、乃钻火烛之 ( )
3、家祭无忘告乃翁 ( )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7、“为”的用法。
A、介词。①、表被动;为乡里所患(被)
②、表对象:不足为外人道也(向)
③、表时间: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在)
④、表目的:公输盘为楚为(制作)云梯(替)
B、动词。①、表判断;缚者曷为者也(是)
②、表动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为器皿(做)
C、疑问语气词:夫子何命焉为(呢???——少
D、表因果,“因为”;解释“为”的意义或用法:
1、为学( )2、为小门于大门之侧( )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数学:快乐的六-一..doc
- 数学课堂4..DOC
- 浅谈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广角”.doc
- 数据的排序与筛-选..doc
-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doc
- 数学课堂5..DOC
- 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doc
- 数数和千以内数-的组成..PPT
- 数数数的组成..doc
- 数数、数的基本-含义..ppt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