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言自谐语中趣嚼得橄榄味无穷的论文.doc
诗言自谐语中趣嚼得橄榄味无穷的论文
[摘要] 诗歌趣味是产生审美愉悦的心理效应。古典诗歌的名篇佳句往往饱含丰富的趣味,诗中的趣味可以概括为意趣、理趣、谐趣、雅趣、情趣几种类型。
[关键词]诗歌 审美 趣味
诗趣是蕴涵在诗中的美感因素,是诗的质性之一。诗是审美的,诗是愉悦的,为诗自涉其趣,赏诗也会在其中领略到一种趣味,使人如嚼橄榄余味无尽,从而在审美愉悦中陶冶性情。
一、诗歌的意趣
即意中之趣,它是诗人在表达心志意旨中蕴含的审美趣味。我们知道,诗以意为主,大凡作诗须立其意明其旨,从而体物写志以辞达意。如古人所讲,“何故谓之诗,诗者言其志,既用言成章,遂道心中事。”心中所欲既明,意之既达,意必携趣,趣味也就自然而于其中了。如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渡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中,如他所说“朱绂心虽重,沧州趣每怀。”虽终隐山林,但壮年时却不惜游吴越赴长安去谋取官职,以“当路无人”还归。这首诗是写给在位宰相张九龄的,其意就是想得到引荐,巧妙地表达了作者从政的愿望与热情。前四句写洞庭湖水泛涨与岸齐平,水波浩荡气势动人。虽为千古佳句,但是运思上却是铺垫而已。五句则自然引出“欲渡无舟楫”,暗示出自己想做官而无人引荐。六句便更直率地表明平居闲坐有负“圣明”之耻。末两句,化用古语“临渊羡鱼,不若退而结网。”暗示自己无人引荐,徒有政治热情,出仕之意得到进一步发挥。.cOm诗人巧妙地借用渡洞庭事“遂道心中事”以成诗,在达意之中,不是蕴含了读之让人觉得有意思的趣味吗?
另据记载,张九龄在相时直谏至诚,唐玄宗怠于政事,李林甫则在玄宗面前屡屡中伤他。适逢玄宗送张九龄白羽扇,张便借此作《白燕》诗贻李林甫,也是趣在意中。
“海燕虽微眇,乘春亦暂来。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绣户时双入,华堂几时回。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李林甫读之知其必退,恚怒稍解。他以白燕自比,从白燕微小说起,说燕子衔泥堆垒,在玉堂画栋作窠。实际是说明自己是从民间来到朝庭作相,不像李林甫的出身高贵,并用“暂来”表明不会久留朝庭。最后表明“无心与物竟”,不想与李林甫争权,寄意不要猜忌他。因为他看到玄宗溺于声色,怠于国事,大权已落在李林甫手,无可再有作为,故有退意。李林甫知其意,怎不恚怒稍解呢?诗有寄意,意中含趣,趣中可见出人格之一斑。
二、诗歌的理趣
即理中之趣。顾名思义就是要说理而有趣味。“宋诗主理”,然而过分强调“理”,就使诗歌变得味同嚼蜡,损害诗的形象思维特性。故宋人包恢《答曾子华论诗》中说:“古人于诗不苟作,不多作,而或有一诗出,必极天下之至情,状理则理趣深然,状事则事情昭然,状物则物态宛然。”说诗有抒情性,可以叙事状物。也可以诗言理。而言理的诗必须做到“理趣深然。”做到理趣深融,诗才能感发出审美趣味。林廊满目的诗苑中,有的诗是以“理趣”见长引入胜的。
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旨在说事物从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理会,身心缠绕其中,则反为所迷,不能辨出事物真相。朱熹的《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水清浅,为有活水源头来。”则以方塘清沏透底为喻,说是对书中精纯的知识能博览深究,便可豁然贯通,进入洞悟的新的境界。苏轼的《琴诗》:“若言琴上有琴音,放在匣中何不呜?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其意在说明客观与主观的相互依存作用的哲学道理。三首诗都言理而不抽象。《题西林壁》寓理于形象,《观书有感》别借比喻说理,《琴诗》则蕴含情韵。因而都是理中有趣,充满诗意。
有的诗中个别句子也蕴含有趣的道理。如杜南《秋野》“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是用来说明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的。《江亭》“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是说与自然相濡沬,可以息心静意,进入意念俱寂的境界,那种飞驰的欲念也就自然消失了。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则是告诉人们只有与事物接触,才能熟悉它敏捷地发现其变化。陶渊明《饮酒》第十七首后两联“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觉悟当念还,鸟尽费良弓。”是以前面写景为依垫,讲应急流勇退远离官场隐逸田园道理的。由是可知。富有理趣的诗,或借于景或托于物,或缘于事或融于情,才能理趣相融,无抽象枯燥之感。
三、诗歌的谐趣
谐趣是一种幽默诙谐的情调趣味,美学家朱光潜说,谐趣是“以游戏态度把人事物的丑拙鄙陋和乖讹作为一种有趣的欣赏……谐趣是一种原始的普遍的审美活动……”谐趣最富于社会性,是雅俗共赏的,所以在那些乡野民歌情调或文人诗中,或是讽刺自嘲式的谐谑诗歌中,人们都可以领略到一种谐趣。心念收复中原,“栏杆拍遍”,抱定“了却君王天下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