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通腑法治疗急重病举隅的论文.doc
通腑法治疗急重病举隅的论文
【关键词】 肠梗阻 肋骨骨折 胆囊炎 急性 医案 通腑法
笔者运用通腑法治疗急重病3则,获益甚多,现报告如下。
1 黏连性肠梗阻
裴某,男,22岁,1998年1月2日初诊。患者2个月前,因外伤致肠管破裂,行手术修补后出现肠黏连。曾住院治疗,诊为“黏连性肠梗阻”。起初发作时用药1~2 d可缓解,渐至5~7 d始得减轻,遂转我院诊治。症见:腹部时时胀满,疼痛拒按,大便已3 d未通,腑气不通,,呕恶频作,食少则吐,面色萎黄,神疲形瘦,查腹部平行于前正中线有一长约15 cm的疤痕,腹肌紧张,压痛明显,舌质黯红,脉沉数。中医诊为肠结。证属瘀热结聚,腑气不通,治当通腑泻热,化瘀止痛。用复方大承气汤加减:酒大黄9 g(后下),芒硝15 g(烊化),枳实9 g,厚朴15 g,莪术10 g,桃仁9 g,赤芍9 g,莱菔子15 g,水煎服,1 d1剂。
2诊:服上方3剂,大便已通,每日1次,腹痛大减。原方去芒硝加醋延胡索15 g,白芍30 g,生甘草15 g,太子参15 g,服用21剂,诸症消失,随访9年未复发。
按:本例为术后瘀血内阻,郁久化热,瘀热壅遏肠腑,气血闭塞不通,痛、呕、胀、闭四大症俱在。.治疗上,通腑与泻瘀热并举;行气与散结相伍;攻下与扶正兼施,俾腑气通,瘀热散,气机畅,肠结消,正气复,病自除[1]。古人畏莪术如猛虎,常束之高阁。今人研究表明,莪术不仅对消除肠黏连有奇效,且作用缓和,尚可健胃,可斗胆用之。
2 肋骨骨折
陈某,男,69岁,1993年10月4日初诊。患者4 d前因车祸致右侧第2~4肋骨骨折,住院治疗。作胸壁胶布固定处理,胸痛持续加重,虽用杜冷丁也不能缓解,邀中医会诊。症见:胸闷痛,不能自转侧,昼夜呻吟不已,甚则膝胸卧位,痛不欲生,下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4 d未通,腑气不通,纳差,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虚弦,急以新加黄龙汤化裁:生大黄15 g(后下),芒硝30 g(烊化),枳实12 g,厚朴12 g,瓜蒌15 g,党参12 g,当归15 g,1剂,水煎服,静候以观之。服药半剂,泻下大量燥屎,胸痛立减,遂停余药。
按:肋骨骨折患者常因活动受限,多伴腑气不通,胸痛自当加重,医者往往仅对骨折作相应处理,极易忽视全身症状,致使事倍功半。盖因燥屎内结,腑气不通,肺气失降,逆于胸胁,气机壅塞,必使胸痛愈甚[2]。勿以年高而恐下,勿以体弱而惧攻,攻补兼施,恩威并用,故能立竿见影。
3 急性胆囊炎
郭某,女,32岁,1996年10月23日初诊。症见:高热,寒战,脘腹胀满,疼痛拒按,两胁肋攻撑作痛,恶心呕吐,大便秘结,4 d未通,面赤,口渴喜冷饮,2 d未进食,舌质鲜红,苔黄燥,脉沉数,曾服西药罔效。b超提示急性胆囊炎。尿常规:红细胞(±);血常规:wbc 17.0×109/l,n 79%,l 0.21,hb 120g/l,rbc 4.0×1012/l,诊断为阳明腑实证。治以泻下热结,通腑保津,宜大承气汤主之。方药:生大黄10 g(后下),芒硝20 g(烊化),枳实15 g,厚朴15 g,3剂,水煎服。嘱中病即止,不可过剂。
2诊:病家服上药半剂,遂泻下燥屎若干,热旋退,余症悉除。然病人忘却医嘱,继服余药,大便每日2~3次,质稍稀,伴有口干,乏力,再以竹叶石膏汤3剂,以防死灰复燃。
按:《伤寒论》第220条云:“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执水执水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本病属里热炽盛,燥结肠腑,急当通腑泻下,釜底抽薪,直折其病势。若见高热,单施清法,则无异于扬汤止沸;当下不下,有闭门留寇之嫌,倘若热邪暂退,必将卷土重来,热退而复作。更不必拘泥于前人“中病即止”之诫,要驱恶务尽,以绝后患。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项目七+用计算机计算圆周率说课及试讲课件-2024-2025学年沪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pptx VIP
- 小米集团2025年组织架构及各部门职责解析.docx VIP
- 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防治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2025年广西公需课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预训练大模型与生成式AI参考答案.docx VIP
- 新22G04 钢筋混凝土过梁.docx VIP
- 疖肿合并疼痛护理查房.pptx VIP
- 2024年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pdf VIP
- 居民阶梯电价作业指导手册.pdf VIP
- XXXX无线网施工方案.docx VIP
- 数字素养与技能.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