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池穴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的论文.docVIP

风池穴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的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风池穴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的论文.doc

  风池穴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的论文 风池穴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 高 嵩,金宏柱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9) 摘 要:颈源性眩晕是由于颈部神经和血管受到压迫或刺激,引起脑部供血不足而出现以头晕、恶心呕吐及颈部不适为主症的一类病症。风池穴因其有着特殊的生理意义和解剖学结构,在治疗颈性眩晕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颈性眩晕;风池穴;综述 中图分类号:r2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08) 01- 0043- 02 收稿日期:2007-07-21 作者简介:高嵩(1983-),男,江苏盐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疏经通督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部椎间盘变形、髓核突出、慢性劳损、外伤和炎症等因素刺激和压迫周围的神经和血管,引起脑部供血不足而出现以头晕、恶心、呕吐及颈部不适为主症的一类病症。近年来医者使用针灸、推拿或针药结合等方法治疗,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各地报道并不一致,最近笔者在阅读相关文献时,发现风池穴因其有着特殊的生理意义和解剖学结构,在治疗颈性眩晕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特将这方面经验经过整理以供读者参考。 1 风池穴治疗颈性眩晕的方法 1.1 针刺风池穴 杨林等[1]取风池为主穴,肝肾阴虚配太冲、太溪、肾俞;气血亏虚配足三里、三阴交;痰浊上蒙配丰隆、阳陵泉、百会等。与药物组对照,针刺组疗效及各疗程疗效均优于对照组,针刺组愈显率87.20%,药物组愈显率65.70%。.赵天平等[2]用养子时刻开穴法适时开穴针刺.取风池、百会、神门、夹脊穴,与常规取穴对照。治疗40 例,痊愈19 例,显效13 例,有效6 例,无效2 例;对照组38 例,痊愈11 例,显效8 例,无效11 例。郭之平[3]取双侧风池穴,用2寸毫针向鼻尖直刺,得气后施以捻转补泻手法,不加提插。对照组以辨证分型治之,2 组均每隔5min 行针1 次,往复捻转6 遍,留针15min,2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116例,痊愈68 例,显效35 例,有效率96.55%,对照组103 例,阳陵泉、阴陵泉。施术部位:理疗、熏蒸以患膝部为主;推拿以患肢肾、肝、脾胃经脉为主;操作:推拿用轻柔缓和的手法,弹拨研磨髌骨,摇膝屈伸,促进膝关节正常滑液分泌,达到膝关节力学平衡,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熏蒸以自制补肝肾、强筋骨、活血化瘀为主的中药,熏蒸患部,每次30min,10 次为1个疗程;针刺行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10min 行针1 次,留针30min。对照组:取穴针刺操作同治疗组。治疗组有效率94.2%,对照组有效率82.2%。有专家报道结合中药烫熨治疗骨关节炎患者62例,其推拿手法采用一指禅推法推犊鼻、内膝眼、血海、梁丘、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和膝周之阿是穴,优良率为78.42%。 2.3 针刀疗法 高楠等[9]采用针刀治疗,①体位:一般仰卧,患膝屈曲70°~80°或被动膝位。②定点:选膝髌周、内外关节间隙异常的压痛结节、条索状物等每次4~6 点,用龙胆紫标记。③操作:术部常规碘伏消毒,铺无菌洞巾,戴消毒手套,左手固定术部皮肢,右手持刀,刀口线与韧带走行方向一致,垂直于髌骨缘或关节间隙皮肢面进针刀,对坚韧的异常结节、条索状物,行纵行疏通、横向剥离术(对特别质 韧或范围大者,再横向切1~3刀),感刀下松软即出针刀。压迫止血片刻,待无出血后用创可贴覆盖。7天1 次,一般2~5次。注意进针刀至骨面时,要略提起针刀,要小心精确,以防伤及骨膜或周围正常组织。关节腔注射施沛特2ml关节腔注射,7 天1 次,共注射5次。关节腔积液明显者,先抽净积液,再注药。总有效率85.6%。 3 结 语 骨性关节炎不仅是常见病、多发病,也是难治性疾病。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骨痹”范畴。本病治疗主要在于解除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保护关节结构。结合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中药、针灸、推拿及针刀等多种手段综合运用,从膝关节局部用药和全身整体出发,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综合治疗,是使患者症状改善的有效方法。◆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