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章 机械技术; 为确保机械系统的传动精度和工作稳定性,机电一体化系统对机械系统提出以下要求:
(1) 高精度
精度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尤其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其技术性能、工艺水平和功能比普通的机械产品都有很大的提高,因此高精度是对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的首要要求。如机械系统的精度不满足要求,则无论机电一体化产品其它系统精确再高,也无法完成预定的机械操作。;(2) 快速响应性
即要求机械系统从接到指令到开始执行指令指定的任务的时间间隔短,控制系统根据机械系统的运行状态信息所下达指令才能够及时准确地被执行。
(3) 良好的稳定性
即要求机械系统的工作性能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抗干扰能力强。;2.2 机械传动; 因同步带是兼有链、齿轮、三角胶带优点的传动零件,于40年由美国尤尼罗尔(Unirayal)橡胶公司首先加以开发。46年辛加公司把同步带用于缝纫机针和缠线管的同步传动上,取得显著效益,并被逐渐应用到其他机械传动上。;1. 分类
(1).按用途分
(a) 一般工业用同步带传动 即梯形齿同步带传动(图6-1)。主要用于中、小功率的同步带传动,如各种仪器、计算机、轻工机械均采用这种同步带传动。
(b) 高转矩同步带传动 又称HTD带(High Torque Drive) 。其齿形呈圆弧状(图6-2),我国称为圆弧齿同步带传动。它主要用于重型机械的传动中,如运输机械(飞机、汽车)、石油机械、机床、发电机等的传动。
(c) 特种规格同步带传动 根据机器特殊需要而采用的特种规格同步带传动,如工业缝纫机、汽车发动机用的同步带传动。
(d) 特殊用途同步带传动 为适应特殊环境制造的同步带。; (2). 按规格制度分
(a) 模数制 同步带主要参数是模数m(与齿轮相同),根据不同的模数数值来确定带的型号及结构参数。在60年代该种规格制度曾应用于日、意、苏等国,后随国际交流的需要,各国同步带规格制度逐渐统一到节距制。目前仅前苏联及东欧各国仍采用模数制。
(b) 节距制 即同步带的主要参数是带齿节距,按节距大小不同,相应带、轮有不同的结构尺寸。该种规格制度目前被列为国际标准。由于节距制来源于英、美,其计量单位为英制或经换算的公制单位。
(c) DIN米制节距 DIN米制节距是德国同步带传动国家标准制定的规格制度。其主要参数为齿节距,但标准节距数值不同于ISO节距制,计量单位为公制。在我国,由于德国进口设备较多,故DIN米制节距同步带在我国也有应用。;2. 同步带传动的优缺点
(1).工作时无滑动,有准确的传动比
(2).传动效率高,节能效果好
(3).传动比范围大,结构紧凑
(4).维护保养方便,运转费用低
(5).恶劣环境条件下仍能正常工作;3. 同步带的结构和尺寸规格
(1).同步带结构 如下左图所示,同步带一般由承载绳、带齿、带背和包布层组成。工业用同步带带轮形状如下右图所示。;4. 同步带的设计计算
(1) 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
同步带传动主要失效形式有:
(a) 承载绳断裂 原因是带型号过小和小带轮直径过小等。
(b) 爬齿和跳齿 原因是同步带传递的圆周力过大、带与带轮间的节距差值过大、带的初拉力过小等。
(c) 带齿的磨损 原因是带齿与轮齿的啮合干涉、带的张紧力过大等。
(d) 其他失效方式 带和带轮的制造安装误差引起的带轮棱边磨损、啮合齿数过少引起的带齿剪切破坏、同步带背的龟裂、承载绳抽出和包布层脱落等。
正常工作条件下,同步带传动的设计准则是:不打滑的条件下,保证同步带的抗拉强度; 灰尘杂质较多的条件下,则应保证带齿的一定耐磨性。;(2) 同步带传动的设计计算步骤
设计同步带传动的已知条件为:Pm 需要传递的名义功率;n1、n2 主从动轮的转速或传动比.
(a) 确定带的设计功率;
(b) 选择带型和节距;
(c) 确定带轮齿数和节圆直径;
(d) 确定同步带的节线长度、齿数及传动中心距;
(e) 校验同步带和小带轮的啮合齿数;
(f) 确定实际所需同步带宽度;
(g) 带的工作能力验算。;1. 齿轮传动系统的总传动比及其分配
机电一体化的齿轮传动系统,主要考虑它的动力学特性。
(1).最佳总传动比
首先把传动系统中的工作负载、惯性负载和摩擦负载综合为系统的总负载,方法有:
(a) 峰值综合:若各种负载为非随机性负载,将各负载的峰值取代数和。
(b) 均方根综合:若各种负载为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4章连续系统的振动(II)学案.ppt
- 七年级历史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2人教版研讨.ppt
- 第2章电力负荷学案.ppt
- 特色衡阳项目研讨.ppt
- 第2章电气控制线路基础学案.ppt
- 第4章频率与时间的测量技术学案.ppt
- 第4章气体中沿固体绝缘表面的放电学案.ppt
- 全电子计算机联锁系统研讨.pptx
- 七年级第一章地球仪和地图研讨.ppt
- 特灵空调培训教材研讨.ppt
- 2025年藏饰项坠项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心肌梗塞三合一检测试纸条行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无纺针刺毡行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标准液晶显示器行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散曲酒行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立式单冷单把龙头项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03月[江苏]2024年浙商银行南京分行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洞石马赛克行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数控立车电柜行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油缸密封件行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