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聊斋俚曲集_饮食文化分析.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_聊斋俚曲集_饮食文化分析.pdf

·聊斋俚曲研究· 文章编号:1002-3712(2011)04-0090-10 《聊斋俚曲集》饮食文化分析 张 泰 (临沂大学 文学院,山东临沂 276005) 摘要:《聊斋俚曲集》是蒲松龄创作的重要白话著作,语言通俗,内容 丰富,不仅成功刻画了栩栩如生的诸多人物形象,而且为读者展示 了当地极富特色的饮食文化。对这些饮食文化进行系统研究,可以 了解地域、气候、人文等因素对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的影响,可以认 识民风与饮食的关系。文章从饮、食两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俚曲中 所反映的饮食文化特点,同时分析了与饮食有关的特殊动词。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俚曲集;饮食文化;近代汉语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孙中山先生说“: 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 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我们暂且不论孙先生说 这番话的初衷,单说饮食,它的确是中国独特的民俗文化之一。由 于受到地域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影响,我国各地的饮食习俗也千差 万别,异彩纷呈。蒲松龄所处的淄博地区,位于我国北方,地势南 高北低,中部低陷,北部多为平原,土地平坦肥沃;地处暖温带,属 半湿润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地理环境使得本地区的农作物主要 收稿日期:2011-07-20 作者简介:张泰(1964-),山东临沂人,临沂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主要 从事古代汉语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与研究。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聊斋俚曲集》语言研究”(批准号 08CWXZ07)阶段性成果。 90 以小麦、高粱、大豆、花生、水稻等为主,并直接影响了本地居民的 食物结构及饮食习惯,甚至烹调方式。淄博地区以蒸煮、烧烤类面 食为主,辅以杂粮制品,例如饼、馒头、煎饼、水饺,以及馓子、窝 头、糊突(杂粮做的稀饭),等等,这些食品在聊斋俚曲中有大量的 反映。居民日常生活中有饮烧酒、喝白开水的习俗,这在聊斋俚曲 (聊斋俚曲以下简称俚曲)中亦有反映。本文用例除特别注明,均 引自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年版《蒲松龄集·聊斋俚曲集》。 一、饮品 1.酒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在商周时代,先民就已经开始大量 酿制黄酒了,宋代蒸馏法的发明,使得白酒成为日常饮用的主要 酒类。酒,既不能解渴,也不能充饥,但是可以左右人的精气神儿, 因此自古至今,无论达官贵人,还是市井草民,无不遵循着“无酒 不成席”的习俗,红白喜事,走亲访友,科举升迁,每每举杯换盏, 开怀畅饮,即便闲来无事,也会居家自饮。饮酒成为我国居民日常 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方尤甚。俚曲中为我们描绘了大量的饮 酒场面。 (1)自斟自酌。《俊夜叉》“:酒肉赔着心欢喜,一时没了就是发 作。”《蓬莱宴》第四回:“那开元通宝,成堆成筐;锅有剩饭,家有余 粮;旺活的鲜鱼来下酒,崭新的绸缎做衣裳。”《富贵神仙》第三回: “张官人下了驴,沽了一壶酒来吃了,又喂了喂那驴,才又走了。” 自斟自饮,大多是为了打发时间,或者解除劳累。 (2)离别饯行。《蓬莱宴》第五回:“相公于是打点琴剑书箱,又 摆下酒,夫妇对饮相别。”为朋友饯行没有酒是说不过去的。“劝君 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令人叹惋。但是 “饯”的本义原与酒无关。《说文解字》“:饯,送去食也。”《字林》也 说:“饯,送行馈饥也。”《诗经·邶风·泉水》“:饮饯于祢。”“饮饯”并 举,也说明早期的“饯”与酒不相干。 (3)宴请亲朋。《蓬莱宴》第二回:“且不说娘娘在蓬莱和众仙 91 饮酒,却说吴彩鸾奉娘娘令旨,去取碧藕,一驾云头,到了华山,看 不尽的景致。”宴请更是不能没有酒的,无论家宴还是国宴,否则 被视为不够重视。 (4)庆祝节日。《富贵神仙》第五回:“五月五日是端阳,角黍 香,菖蒲酒满觞,艾虎挂门旁。” 另外,在中国的酒文化中,有“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的说法。 所谓“三巡”,就是说酒已经喝了三遍(就是三杯),表明宴饮到了 一定的程度,可以切入正题了,或者暂告一段落,有时也指宴饮到 了尾声。《禳妒咒》第十一回:“子雅说酒已过三巡,丽华先合恁高 大叔豁一拳。”《增补幸云曲》第二十二回:“二人上楼,拉开桌椅, 摆下酒席,吃过三巡。王龙说:‘咱不是这么闷吃,还该找个法儿玩 玩。’”因此《红楼梦》第六十五回说:“尤三姐便知其意,酒过三巡, 不用姐姐开口,先便滴泪泣道:‘姐姐今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