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温故:
1.意识的含义?
2.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4.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知新:
1、实践及其特征?
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3、真理及认识的特征?;第六课 ;实践出真知;一、实践及其特点; 以下各项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1、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学习理论、讨论问题、研究学问 3、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
4、《2010年远景规划的发展目标》 5、美、英、日、法、德和中国科学家共同绘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 6、小行星撞击地球
7、修建三峡工程;2、实践的基本形式;3、实践的三个特点;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如果你要知道砒霜是否有毒,你就得亲口尝一尝。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认识的来源:实践
认识的途径:直接经验(实践)
间接经验(学习);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亚里士多德: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主观认识;电磁场理论的奠基者:法拉第;近山识鸟音,近水知鱼性——;小结: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训练1 [2014·江苏高考]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 )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 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 ③④;训练2 [2014·海南高考]以往台湾改良水果注重提高甜度,水果以甜而多汁著称。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台湾的科研人员目前正在研究如何使水果回到合理的“糖酸比”,使菠萝、释迦、葡萄等当地优质水果带有一定酸味,以扩大销路。这表明( )
①认识总是来源于实践并能够指导实践
②认识决定于实践并始终落后于实践
③认识始终受人们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制约
④实践的需要始终是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
A. 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 ③④;训练3 .下列观点包含实践是认识基础的有: (???? ?? )
①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
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④百闻不如一见
⑤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①③④;训练4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
③实践出真知
④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A、 ① ② B、 ② ③
C、 ① ③ D、 ① ④;训练5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从认识论角度看,其哲学寓意是 ( )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的反作用(认识指导实践)
(1)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不同性质的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不同。
(2)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错误的认识则会阻碍实践的发展。;方法论:
①重视实践的作用,在实践中检验认识和发展认识。
②重视认识的作用,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③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既要反对只强调实践决定认识,否认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学;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认识的反作用,否定实践决定作用的唯心主义。;B;训练7 [2014·大纲全国卷]农谚说:“蚯蚓叫,大雨到。”一位农民气象员对此感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他发现下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这条农谚改成“蝼蛄叫,大雨到”。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但“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这表明( )
①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 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 ③④;训练8 (2011·山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新能源发电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到十年行业发展趋势报告.docx
- 未成年人出游免责协议书5篇.docx VIP
- 八年级体育教育教学计划..doc VIP
- 劳动教育(微课版):认识劳动PPT教学课件.pptx VIP
- 特高压输电系统温室气体减排方法学.PDF VIP
- (高清版)DGJ 08-2173-2016 展览建筑及布展设计防火规程.pdf VIP
- 高中英语【拓展阅读】Before You Feel Pressure 双语课件.pptx VIP
- 2025年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pdf
- 社会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完整版.pptx VIP
- 卫生部手术分级目录(2025年1月份修订).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