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一轮复习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解说.ppt

2015-2016一轮复习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解说.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温故: 1.意识的含义? 2.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4.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知新: 1、实践及其特征? 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3、真理及认识的特征?;第六课 ;实践出真知;一、实践及其特点; 以下各项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1、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学习理论、讨论问题、研究学问 3、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 4、《2010年远景规划的发展目标》 5、美、英、日、法、德和中国科学家共同绘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 6、小行星撞击地球 7、修建三峡工程;2、实践的基本形式;3、实践的三个特点;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如果你要知道砒霜是否有毒,你就得亲口尝一尝。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认识的来源:实践 认识的途径:直接经验(实践) 间接经验(学习);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亚里士多德: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主观认识;电磁场理论的奠基者:法拉第;近山识鸟音,近水知鱼性——;小结: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决定认识);训练1 [2014·江苏高考]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  )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 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 ③④;训练2  [2014·海南高考]以往台湾改良水果注重提高甜度,水果以甜而多汁著称。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台湾的科研人员目前正在研究如何使水果回到合理的“糖酸比”,使菠萝、释迦、葡萄等当地优质水果带有一定酸味,以扩大销路。这表明(  ) ①认识总是来源于实践并能够指导实践  ②认识决定于实践并始终落后于实践  ③认识始终受人们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制约  ④实践的需要始终是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 A. 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 ③④;训练3 .下列观点包含实践是认识基础的有: (???? ?? ) ①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 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④百闻不如一见 ⑤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①③④;训练4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 ③实践出真知 ④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A、 ① ② B、 ② ③ C、 ① ③ D、 ① ④;训练5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从认识论角度看,其哲学寓意是 ( )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的反作用(认识指导实践) (1)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不同性质的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不同。 (2)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错误的认识则会阻碍实践的发展。;方法论: ①重视实践的作用,在实践中检验认识和发展认识。 ②重视认识的作用,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③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既要反对只强调实践决定认识,否认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学;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认识的反作用,否定实践决定作用的唯心主义。;B;训练7 [2014·大纲全国卷]农谚说:“蚯蚓叫,大雨到。”一位农民气象员对此感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他发现下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这条农谚改成“蝼蛄叫,大雨到”。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但“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这表明(  ) ①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 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 ③④;训练8 (2011·山东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