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一轮复习6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讲述教程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考点考向概览;〖本节重点理论〗
两 个 概 念→实践、真理;
两个基本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两 个 特 点→实践的特点、真理的特点;
两 对 关 系→实践与认识、真理与谬误。 ;认识论主观题常见设问方式答题要点;考点 1 实践;温馨提示;考点 1 实践;考点 1 实践;考点 1 实践;考点 1 实践;考点 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决定认识);温馨提示;人们实践;考点 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考点 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考点 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知识点拨:(抓关键词);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
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阻碍实践的发展。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方法论: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认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2).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 思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为什么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人们会产生不同的认识?;思考:1、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是否表明,欧几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
2、这说明了真理具有什么特征?;2、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的相对性);1、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2、“先在城市夺取政权”
3、“农村包围城市”;;前苏联的
社会主义革命;(2)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真理和谬误既对立又统一。真理和谬误的对立是绝对的,两者的界限是确定的,不容混淆的;但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真理的相对性)
【原理内容】: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错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1、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客观性又称客观真理,指在真理之中包含不以人和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真理的客观性包含两重含义:其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其二,检验真理的标准即实践也是客观的。
2、既然真理是客观的,为什么又说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原因:(1)真理是客观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但追求真理又是一个无限的过程,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2)任何真理都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的符合,都同谬误有着原则的界限。但是任何认识又都是在一定条件下的认识,在这个条件下是真理,超出这个条件则是谬误。
;考点 4 认识过程;考点 4 认识过程;考点 4 认识过程;原理;.材料一 2013年,以“××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目前,互联网金融年化收益率一般为5.0%,而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3%,活期存款利率为0.35%。巨大的利差让网民用鼠标投票,开始了银行存款的“搬家”。与任何新生事物一样,互联网金融一方面赢得了鲜花和掌声,一方面也受到审视和质疑。
某普通民众:…………感觉挺好的。
某银行业从业人员:??们一方面要利用自身的地位和优势抵制“××宝”;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推出类似的产品。
某财经评论员:互联网金融抬高了社会融资成本,干扰了货币市场秩序,且存在许多未知的风险,应该取缔。
材料二 2013年8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务院法制办等部门组成的“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研究小组”成立,并赴上海、杭州等地对互联网金融业进行实地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的建议与诉求,未来可能在国家明确互联网金融组织和业务法律地位、监管体制等问题上提供决策建议。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从认识论角度,分析“鲜花和掌声”“审视和质疑”并存的原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高考真题;高考真题;高考真题;高考真题;高考真题;高考真题;“唯物论”的角度;“意识观”相关知识;;26、怎样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1)意识能动的认识世界,
①意识具有目的性……
②意识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意识能动的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②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