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doc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 鏈接:/SrcShow.asp?Src_ID=2889 PAGE  收稿日期:2016年8月29日 發佈日期:2016年8月29日 頁碼: PAGE 19/ NUMPAGES 19 谈谈五一广场东汉简的文字问题 李洪财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按:本文首发在《中国书法》20016年第5期,发文时因排版需要略有调整,现将原文刊载,向各位专家请教。 汉代文字是我们认识文字古今转变的关键。二十世纪以前,汉代文字研究主要以碑刻为研究对象。但碑刻文字毕竟经过几重加工修饰,它并不是汉代文字书写的基本材料,所以它不能作为研究汉代文字的日常使用状态的最佳材料。大量汉简的出土,弥补了以往研究的缺憾。而且,汉简中大量的官府文书,为我们了解汉代官方文字的使用情况,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材料。由于汉简的数量大、内容丰富、时代连续、形式多样???使我们能从各个角度进行深入研究,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成果。以文字研究角度而言,以书体、书风、构形分析之类为研究点的论著,成果丰富不胜枚举。但汉代文字仍有很多可待深入研究之处,本文就以最近新公布的《五一广场东汉简牍选释》 长沙市文物考古所、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编《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选释》,中西书局,2015年12月。 (以下简称“选释”)为例,谈谈汉简俗写异构字的整理与其所反映的汉代文字的正俗问题。 一、五一简中的俗写异构现象举例 汉简文字的俗写异构现象非常严重,特别是西陲汉简中,诸体间杂字很多字形书写随意不定。以往我们认为西陲汉简很多不是正式的官府文书,所以书写的比较随意,但五一广场东汉简(文中简作“五一简”)中同样也有很多的俗写异构字,比如: 表一:五一简中书写不谨慎产生的异构字形举例 今强建受2.1 3.112.2 139.21.2 18.148.2 51.2歸敢來謹17.2 18.14.2 19.117.2 6B.252.2 58.1(图片后数字以点隔开,前面是《选释》的简序号,后面是该字所在的行数,下文与此同例,不再说明。) 从表中每个字的两个字形对比可以明显看出,总有一个形体存在多笔或者少笔的情况。特别是出现并列重复笔画时,重复笔画的多少非常不固定,比如上面的建、谨并列的横画的多少就非常随意。这些字形可能是书吏不谨慎书写造成的,也可能是个人书写习惯造成的。此外,还有同一简牍同一个字出现不同写法的情况,比如: 9.1、9.1、9.2 上面三个“处”字是《选释》中第九枚简。简中同一个字不仅在取势布白上有区别,在字形也存在竖画的长短、点画的有无差别。这种差别应该不是偶然的,应是书吏为了避免重复,追求书法上的变化造成的。严格说,这也算书写不谨慎规范的表现。这种情况在五一简中还有不少,不再举例。 《选释》中公布的官文简牍几乎每一枚都可见异构的俗字。上表只是笔画多少、长短的差距,还有很多结字构形上的巨大变化,而且很多字形与本字相差悬殊,比如: 表二:五一简中的俗写举例 聽復近數2.2 64.15.2 51.116.17.217.253.1溪所殺遷9.2 141.170.25.11.3 12.219B.1 48.1報种(種)實占17.2 103.220.1 70.218.2 4.229.2 2.1 表中每个字只列举了两种字形,本来希望其中一个是以《说文》为依据的标准字形,但有些字虽然在五一简中出现多次,却没有一个字形是标准形体。比如“殺”,《说文》说:“从殳杀声。”“殺”在五一简中出现了三十多次,没有一个形体与《说文》字形完全相合,其他形体如: 139B.1、158.2、159.1、162.1、166.2 显然这五个字形都有区别,或者是所从“杀”讹变,或者所从“殳”俗写,很难说哪个是标准的正字。其实“杀”字相对符合隶变后的标准形体在汉代是有的,比如北大《老子》简中“杀”写作(102)。这是西汉前期的字形,到了东汉已经是完全讹变的俗写字形了。但从五一简“杀”字的使用情况来看,俗写字形约定俗成反而取代了相对标准的字形。 二、俗字带来的文字整理问题 上文列举五一简中的一些俗写现象,我们的目的不是想进一步去研究这些俗字的构形特征,因为这类问题已经有了很多文章总结,虽然材料各自不同,但是最终的结论都差不太多。我们重点讨论的是这种俗字给释文整理带来的问题。 (一)俗字的释读问题 以往我们对汉代文字有种偏见,认为经过隶变的汉代文字在释读上并无太大难度,但西陲汉简中的草率字形给释文整理带来了很大困难。其实文字整理障碍不只是草字,隶书中的俗写讹变形体也给释读整理带来不少麻烦。以五一简为例,先看几个讹变的字: 表三:五一简中的讹变字形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