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新课程“解决问题”与传统“应用题”教学的协奏曲.docVIP

奏响新课程“解决问题”与传统“应用题”教学的协奏曲.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奏响新课程“解决问题”与传统“应用题”教学的协奏曲.doc

PAGE  PAGE 6 奏响新课程“解决问题”与传统“应用题”教学的协奏曲   新教材内容改变最大的部分莫过于从传统应用题到解决问题,无论是学习目标、内容体系、编排与呈现、教学模式还是评价方式,差异很大。我2004―2009年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正好教学了一个大轮回,刚开始几年,看到一些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明显下降,不由自主产生一股对传统应用题的依依不舍之情。后几年,通过不断学习,积极实践,观念和实际教学有了转变,总结了一点经验和大家共享。      一、新教材中的“应用题”教学应该是实现“解决问题”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      1.我们不要有这样的错误观念:新课程将应用题更名为解决问题。显然,应用题与解决问题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传统应用题不必谈了,解决问题是新课程提出的四大教学目标之一,它不是一种知识形态。对教师而言,不仅是教学目标,更是一种教学意识、教学方式与教学过程;对学生而言,则是一种综合的数学能力的培养。   2.传统应用题被纳入解决问题的教学范畴。首先,新教材删除了应用题这一用语,并不是指没有应用题了,而恰恰是因为应用题无处不在。新课程要求教材中数学知识的呈现体现现实性与情境化,所以,过去教材中的大量的试题和文字题很少见了,新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几乎处处都以应用题方式呈现。于是,再使用应用题这个词已无必要。其次,解决问题贯穿在所有数学内容的学习之中,而不仅仅在应用题中。因而说,新课程下的应用题教学是解决问题式的教学。再次,传统应用题跑到哪里去了?新课程将应用题融合于几乎所有知识的学习之中的同时,设置了“解决问题”单元,如我们现在使用的人教版教材中有九个“解决问题”单元,其中绝大部分内容恰恰就是传统应用题。   综上所述,解决问题绝不是应用题的代名词,新课程理念下的应用题教学应该是有身份的,即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目标,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      二、基本数量关系不但要教,还要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与运用      1.传统应用题针对数量关系教学时,过分强调“机械的”、“模式化的”、“大量的”重复性训练,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数学素养的提高。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72页的“作业评比”,课改之前,我们老师为了使学生熟练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这一类型应用题,一定让学生千方百计理解“求小雪比小磊多几朵就是从小雪的红花里去掉与小磊同样多的部分”。尤其要理解去掉的不是“小磊的红花数”而是“与小磊同样多的小雪的红花数”这样的只有同类量才能相减的过程。   那就改吧,于是,解决问题中的应用题教学又变成这样:学生只是把图中的信息说一说,把要解决的问题谈一谈,只要学生能够列式去解答,就鸣金收兵了。看不到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量关系的分析,听不到学生应用数量关系进行的推理与分析。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只是停留在具体情境,缺乏在情境基础上的归纳提炼和抽象概括,学生的思维能力只徘徊在低层次上。凡此种种,有关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的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似乎出现了因噎废食现象,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我们知道,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由此可见,新课程并没有舍弃数量关系的抽象与概括,而是要求创新数量关系的教学方法,强调在发展学生数学理解的前提下进行数量关系的抽象概括。   2.要结合四则运算意义的教学逐步渗透基本数量关系。首先,我们知道,所有的数量关系都起源于现实生活,产生于四则运算的意义,形成于对同一现象的分析、比较,在把握其本质的基础上抽象和概括得到的。所以说,数量关系好比露出水面的冰山,而四则运算意义则是沉没在冰山下的庞大主体。脱离了运算意义的支撑,数量关系只能是些僵死的等式而已。   其次,新课程教材中,应用题“遍地开花”,虽然也有相对集中,也在“解决问题”单元编排,但更多的是在学完四则运算后展开,不再以类型顺序作为编排主要因素。这其实就是在提示我们,要结合四则运算意义进行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再次,新课程如此刻意淡化类型,重视四则运算意义,主要是考虑学生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过程。如果新教材中的应用题可以唯一地和某个传统应用题相联系,教学任务又变成了传统的“熟悉类型――识别类型――套用方法”。于是,学生就会关注题中的特征词与数据特点,而减少了对数学意义的理解,思考空间很小。淡化类型,解决问题中需要将问题情境转化为数学理解,这一过程不仅让学生获得对数学意义与概念的进一步理解,更让学生经历了数学思考,并树立了策略意识,发展了数学思维。   所以,实际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四则运算意义出发来思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