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好书不过近人情――读《文质彬彬》.doc
PAGE
PAGE 4
好书不过近人情――读《文质彬彬》
近读詹福瑞序跋与短论集《文质彬彬》(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版),作者的三重身份及特色,为师循循善诱,为学勤勉不懈,为政恪尽职守,叠加成一个完整的影象,在脑海中逐渐鲜活生动起来。
作为国家图书馆馆长,该书所收关于国民阅读习惯和兴趣培养等短论或许是其职责所系,无足多论。我所看重的,是三十余年来,作者虽经职务更迭,身份变化,却未尝一刻脱离教学和研究。职是之故,其序跋亦多与师长、门生或自己的著述有关。其中流露出对师恩的追忆,对友朋的推崇,尤其是对年轻后生的关怀和奖掖,真挚之情以朴实的文笔出之,不矫揉,不造作,不夸饰,与作者平素给人的印象颇为合拍。如其序同门胡大雷的著作说:“近几年,我行政工作日多,读书治学几近荒疏,大雷教授却著述颇丰,真令人可敬、可钦。今天,正好是恩师詹?}先生逝世一周年忌日,想人死而有知的话,詹?}先生的在天之灵,亦当为学生的成绩而感到高兴吧!”序门生黄金明的著作说:“金明是我的学生中少数的几个南方人之一,耽于读书,敏于思考,为人谦和,为学内秀,师生在一起,常有教学相长之乐。他学成南归,我真有几分不舍,他的教学科研亦时在念中。”清人张问陶有诗云“好诗不过近人情”,余于此类文字亦云然。
序跋、短论,就其写作的动因而言,往往属于命题作文。无真感情者往往敷衍成篇,以塞其责;有真感情而无真见解者,亦只能敷衍成篇,以塞其责。该书作者师从詹?}先生,专攻汉魏六朝文学和李白歌诗,有著述多种行世,为当今古典文学研究界名家。然今观此书,始知其上自先秦,下至宋元,旁涉佛禅,兼及文化,兴趣之广,涉猎之众,又实出从前的认识之外。故书中所收各篇,真挚之情之外,又多沉潜之思。其中不少见解,既能绾合序跋的对象或命题者的要求,又多关乎学科建设、治学理念、研究思路、读书方法等大关节目,引人思索。如西方理论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适用性,古典文学研究界多有存疑。作者在肯定田玉琪用西方语言学理论分析梦窗词艺术风格的同时,提出“研究方法不具有普适性,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决定于是否适用于研究对象”的观点,这无疑是一种正大宏通的观点,足可以活泼固步自封者的思路。又如现今常见两类文章,所论或大而无当,或窄而??。作者肯定王明见选择南宋刘克庄作博士论文的意义,更肯定其“不拘泥于某一个作家或专题,孤立地开展研究,就事论事”,因为“这样的研究,视野不开阔,缺少史的意识,限制了研究的深入”。从《中庸》所说的“致广大而尽精微”,到老辈学者常说的小题大做,不大题小做,作者的看法正与前贤所论不谋而合。
古代文体研究是古典文学研究重要而有难度的课题,因为古代文体远较今天的复杂,古代的文体观又和今天的差异很大。近年有学者在这方面作过较细致的探讨,一些机构还成立过古代文体研究中心。詹福瑞曾主编出版《中国诗体丛书》,在序言中对古代文体流变的勾勒、含义的辨析,对文体论与风格论、体类与体派、时代之体与作家之体关系的揭橥,体现出对于这一课题的宏观思考和全面把握。虽是一篇序言,又何尝不是一篇提纲挈领的专论,当作一篇古代文体研究的入门读物来读,吾未见其不可也!
作者又曾选择民国时期古典文学研究论文若干,解剖其研究理路和学术特色,又直接进入到这些论文的研究对象即具体作品中去进行评析,名为《不求甚解》,由中华书局梓行面世。这不仅是一部立意、角度均颇新颖的著述,其内容的可取之处,还在于践行了前言中突出强调的一个观点,就是反对将文学作品解之过深,释之过甚,反对脱离人情和常识去谈文学,反对脱离文学作品的文学性去谈文学。
我们都不怀疑今天是一个缺乏诗意的时代,一个奇怪也可以说不奇怪的现象是,许多从事文学研究的人却悄然转向,去做文化、思想的研究了,这恐怕不能简单地用个人兴趣的转移来解释。此姑不论。更可嗟叹的是,貌似仍在从事文学研究的人,有心情有能力欣赏文学作品的情感之美、辞章之美的也愈来愈少了。文学经典不再是承载着古代作家心灵与情怀、艺术与修养的鲜活温润的生命体,而是沦落成“不读书好求甚解”者的“干禄字书”。唯其如此,是不是就更有必要看看鲁迅是怎样体会魏晋人的风流和痛苦的,看看闻一多面对《春江花月夜》为什么会激动的?那么,也就有必要看看作者是怎样理解鲁迅、闻一多,以及更多的前辈学者的。不过,这已经超出了本文的范围,所以就此打住。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