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21章、中国地球化学等学科.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1章、中国地球化学等学科

 FILENAME 3796910-5906e031346c4.doc PAGE  PAGE 23  AUTHOR  第21章、中国地球化学等学科 1949年10月后,中国的地球化学家、海洋化学家、农药化学家和感光化学家等,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在中国建立了地球化学、海洋化学、农药化学和感光化学等学科,并使这些新兴学科有了很大的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地球化学 中国的地球化学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快。主要的科研机构是1960年春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该所是一个以基础性研究为主、兼应用和开发研究的综合研究所,研究方向是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第一任所长是著名地质学家、地球化学家侯德封,第二任所长是著名地球化学家涂光炽。20余年来,该所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建成了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的学科体系和实验体系。目前地球化学研究所共设有12个研究室,分别从事同位素、地球化学、天体化学、有机地球化学、沉积地球化学、矿床地球化学、元素地球化学、实验与深部地球化学、第四纪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矿物学、矿物物理学、矿物化学、岩石分析测试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有实验室70多个,拥有先进的仪器和技术设备。 建所以来,地球化学研究所积极承担国家重点科研任务,如矿物资源、地壳能源、矿物材料、环境区划、地壳与上地幔化学演化等的研究。先后获国家级及中国科学院、部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10项。该所在大量研究中国金属矿产资源基础上,总结出中国特有的成矿地球化学特点,提出了多成因的成矿理论;总结了花岗岩的形成演化规律及其与地壳运动的关系;建立了有机地球化学新指标和石油演化的模型;提出了吉林陨石形成与演化模式;开展了矿物的热、电、光、磁等技术物理性能研究;提供了新型矿物材料;提出了环境中微量钼与克山病发病关系及防治途径;建立了中国震旦纪地质年表和第四纪某些年代界限;总结出中国黄土堆积、演化及其与古气候变迁关系的规律;在中国新发现了18种新矿物及其变种。另外,在仪器研制、岩矿的微粒微量分析测试、单矿物分选和磨片技术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该所的地球化学学科是国务院首批博士的流动站。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挂靠在地球化学研究所。该所与国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学术联系及合作关系。 涂光炽 见图: HYPERLINK ../Chapter20~25/21.01.jpg 涂光炽 矿床学家和地球化学家。1920年2月生于北京市,原籍湖北省黄陂。1931年考入南开中学。1937年下半年曾在长沙临时大学学习。1938年去临潼随其中学老师张伯锋做抗日工作,1938年夏入抗日军政大学。1939—1940年在陕西省蒲城中学任教。后又去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学系学习,1944年毕业。1946年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生部学习,1949年秋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1949—1950年夏,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任副研究员。1950年回国后到清华大学地质系任副教授,并首先在中国开设地球化学课程。1951—1954年,在苏联莫斯科大学当研究生,并取得副博士学位。1955年回国后又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1960年开始任副所长。1955—1964年兼任北京地质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教授。1966年至今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副所长、所长。1980年11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0年11月起兼任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成员、地学部主任,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长。 涂光炽多年来从事矿床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的科研工作,在学术上取得较大的成就。 涂光炽早期完成了脆云母、镁绿泥石等矿物的热液合成实验。1956—1959年,他参与和组织领导了祁连山地区的综合地质调查和祁连山地质志的编写工作,对西北干旱地区硫化物矿床氧化物分带和发育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找矿勘探有指导意义。同时,他发现了两个硫酸盐新矿物变种,阐明了祁连山地区与火山活动有关的矿床特征。1960年苏联专家撤走后,他与侯德封、叶连俊、李璞等一起担负起中国铀矿研究的重任。1961—1966年,他与生产部门协作研究铀矿地球化学,提出了再造成矿新见解,丰富了铀及若干有色金属矿床的成矿理论。他还确定了西秦岭地区硅灰岩型铀矿的存在,并对一些矿床的评价与勘探提出了具体建议,该成果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2—1977年,涂光炽领导了华南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他还提出了华南花岗岩类的演化与多成因的理论,解释了花岗岩的形成与演化及其与矿床成因的关系。同时,他还阐明了华南钨锡矿床垂直分带、成矿规律等。 1975—1979年,涂光炽考察了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铁矿资源,提出了不少新见解,包括:我国多数菱铁矿矿床并非“中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