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萧山姓氏、家谱研究-萧山图书馆
PAGE
PAGE 8
萧山姓氏、家谱研究
(王炜常 萧山图书馆特聘学者 311200)
(一)姓氏、家谱研究方兴未艾:
官修地方志,历来把姓氏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南宋?嘉泰《会稽志》收载了越地21姓:虞、夏、孔、荣、谢、钟、兹、俞、戚、资、骆、朱、贺、钟离、康、庄、阚、留、摇、黄、裘。萧山占了其中13姓(姓下加“—”者)。
民国时期,乡贤来裕恂独力修撰的《萧山县志稿》中,据当时所存家谱,写入16姓,并注明各姓始迁祖及其始居地:孔、来、汤、黄、虞、谢、瞿、朱、华、何、骆、孙、韩、赵、章、田。
1987年8月,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萧山县志》,介绍了万人以上的大姓15个:王、孔、朱、李、来、陈、沈、张、俞、徐、高、黄、章、韩、楼。
2001年11月,方志出版社出版的《萧山市志》(简本),复收姓20个:王、孔、田、孙、朱、汤、李、陈、来、沈、张、金、周、俞、赵、徐、高、韩、楼、瞿。
此外,已编成或待编的萧山镇志、村志,都列有姓氏一项。
有条件的聚族而居的村庄,已启动续谱工程。
若把视野扩大一点,一批一批海外游子来大陆寻根,仅1999年到河南的就达10万人。据专家统计,100个大姓中,有73个根在河南。近期,笔者也曾接受了吴、沈、郑、屠、黄、蔡等姓的后裔寻根咨询。
谱牒学研究的文章在报刊上屡见不鲜。介绍姓氏源流的专著出了一本又一本。
原先珍藏于民间的、秘不外传的名人家谱陆续显山露水,公之于众:书圣王羲之,诗圣杜甫,名将周瑜、狄青,名臣范仲淹、包拯等等,等等。
这一切,充分说明姓氏、家谱的研究方兴未艾,它的价值:寻根问祖,敦伦睦族,促进民族团结、国家团结,建立和谐社会,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不容低估的。
(二)萧山姓氏、家谱知多少?
姓是血脉的延续,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产物。
氏是姓的衍生、分支,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至战国时期,随着奴隶制宗法制度的崩溃,姓和氏已趋一致。
中华文化的统一性和连续性,在姓氏的传承中得以体现。
全国有11939姓。第一个姓——风,出现在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
萧山有564个姓(据1994年底常住户口),比成书于北宋??期的《百家姓》还多53个。其中超过万人的有丁、王、孔、方、冯、孙、朱、许、汤、杨、来、李、陆、陈、张、吴、何、汪、沈、金、周、胡、赵、俞、施、倪、徐、高、钱、黄、章、韩、傅、楼、蔡、戴等36个。
家谱是姓氏的载体,记录着一姓的世系、该姓人物的事迹。世界上最古老、最原始的实物家谱,保留在传世的甲骨文中,距今约有3200多年。
又因中国的传统是聚族而居,所以家谱是村落的历史。
全国家谱有42993部。据不完全统计,萧山现存家谱有339部,保藏在萧山档案馆、图书馆、文管会、方志办、地名办的仅27部,民间收藏的有74部。浙江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山西社科院家谱资料中心保存着156部。别省、别国也有少量收藏。
家谱的编修时间越早,资料越可靠,如成书于清?乾隆时期的6部家谱:王、吴、金、章、鲍、瞿。
凡族中出过进士、举人、贡生,并由其主修的家谱,比较而言,差错就少,如:王、孔、毛、田、任、汤、汪、来、李、周、顾(长潭)、郭、徐、屠、黄(埭上)、韩(湘南)、楼、瞿等家谱,世系清楚,记事翔实,间有考证,质量均属上乘。
(三) 萧山土著居民去何处?
何谓“土著”?意即世居本地的人。唐?颜师古云:“言著土地,而有常居。”(《汉书?注》)
据湘湖北岸的跨湖桥遗址和下孙遗址出土的文物,证明8000年前,这里已有人类活动,主要从事狩猎。
专家们认为,在距今9500年至8000年的漫长岁月里,湘湖地区森林火灾频起;在距今6500年前后,又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海侵。由于海平面的上升,导致相对低洼地的积水,沦为沼泽。之后,海水又逐渐淹没了沼泽地,使我们祖先失去了生存环境,迫使他们向南方迁移。当然,那时姓氏尚未产生——姓氏产生于5000多年前的黄帝时代。
20多年来,我用业余时间断断续续地跑了两宋以前就存在的200多个聚落,浏览了150多部、1000余册各姓家谱,发现自春秋至南北朝,萧山这方美丽、富饶而又饱经沧桑的土地上,先后生活着施、朱、陈、夏、许、孙、郭、戴、白等人。他们可以说是萧山的土著,其代表人物为:
西施:春秋末期苎萝山下卖柴人的女儿。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在其居地设苎萝乡?西施里(今属临浦镇)。
朱隽:因军功拜右车骑将军,封钱塘侯,东汉时定居余暨,为今衙前镇翔凤村朱姓人的始祖。
陈荅:三国?吴枢密院事陈筒长子,天乐郗坞(今属进化镇)陈氏始祖。
夏方:西晋?永兴人,孝子。北宋?太平兴国三年,萧山设夏孝乡,以纪念其孝行。
许询:东晋?会稽内史许归次子,萧山许氏始祖。
孙处:东晋?永兴人。后随南朝宋武帝刘裕镇压孙恩、卢循义军,因军功受封振武将军、龙骧将军,赠交州刺史。
郭世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