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军路上遇白桦.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投军路上遇白桦.doc

PAGE  PAGE 6 投军路上遇白桦   大抵平凡的人,都与平庸的琐事相缠终身。而我这个平凡之人,却常会与不平凡的奇遇相关连。三十八年前,当我还是二十岁刚出头的青年小伙子的时候,与著名诗人、剧作家白桦老师,有过一段奇遇。   在一九七二年一个深秋初冬的时候。我与一同插队的同学准备到新疆8023部队开后门当兵去;我那时一点都不知道我要去的部队竟是震惊中外、绝对保密的解放军原子弹基地――即永远彪炳史册的马兰基地。从南京出发到千里之外的新疆,我们决定干脆取道云南去昆明一游;文革大串联时,没有趁机游玩云南。其时,我们插队农村已三年有余,艰苦与单调的生活,让人很是疲惫,且积压了不少惆怅和悲凉;到昆明这样世界知名的四季如春的城市去,摄取天然的光和热,短暂的温暖一下身心,是早就有的想法。   我们乘火车到达昆明时,已经很晚,被安排的住宿地却是昆明市南京旅游社!南京知青跑到这关山迢递的异地他乡――昆明,竞被安排在冠名“南京”的旅社,真是天定的缘份。世间,人生,就真有如此巧事!   旅社不大,客房不多,整体看去,旅社倒也整洁。服务员热情地对我们说,房间没有了,让我们在大厅中间的乒乓球桌上搭两个铺将就一夜,第二天再为我们调进房间里去。我们欣然同意。年青人,哪在乎房间还是乒乓球桌,能睡觉即可。毛泽东时代的青年一代,大多数人都以贪图安逸为耻、以艰苦朴素为荣。   我们迅速安顿下来。当我躺下来时方才注意到:在我们头顶上方,亮着一盏不准熄灭的灯!这是旅社大厅的特殊功能――公共通道而决定的、惯例性设置,在当时阶级斗争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的年代里,这亮在大厅的灯是当然的哨兵,所有的旅客们皆十分熟悉。有这盏灯亮着也挺好,看着书入眠本来就是读书人的习惯,这“哨兵”亮着,正好作个伴。大厅四周的客房都平静下来。   不一会儿,一个十分标准、洪亮如朗诵般优美的中年男子的嗓音,打破了大厅里短暂的宁静。我情不自禁地在乒乓桌上俯撑起身子,转头向新来的这位中年男子打量过去:一副到处都常见的风尘扑扑的身影,特殊的是在他那不失英俊的脸庞上闪着一对非常耐人寻味的大而智慧的眼睛。凭着我的经验,这来人不是干部,就是知识分子;总之,是当时到处可见的隔离过或正在下放的“倒霉”的人……“没有房间床位啦,你看,连乒乓桌都占满啦!对不起,你到别的旅店去吧!”服务员几乎是嚷着说。“服务员同志,能不能和乒乓桌上的同志商量一下,我也挤一夜?”来人商求着。“不行,怎么能挤得下呀!”我的同伴厉声应着。学生时代当惯了头头的我,用决断的口吻说:“服务员同志,就让这位同志和我们挤一夜吧。”来人连声说“谢谢”。近距离和这位令人心生好感的中年英俊男子睡在一起,感觉蛮好!   来人躺下后,没有多说话,那是因为气氛不大好――我的同伴不欢迎、不友好的态度。他拿出了一本中央广播电台编辑的刊印的广播诗稿集,对着“哨兵”看了起来。嘿,我自小酷爱诗歌,想不到羁旅天涯,在这异地他乡又遇到一位爱好诗歌的人。“你喜欢诗歌?”我忍不住好奇地问道。“翻看一下自己的旧作”新来的人答语中显摆着颇有意味的矜持。“请问那首诗是你写的?”我的问话有点急切。诗歌在我心中,一直是百艺之首,爱好诗歌的人,定是不俗的人,如果再能写诗,那就像我一样,至少是一个自命不凡的人。我写过不少诗歌,对知名诗人还是了然于胸的。随着我的问话,中年人用手指着广播诗稿集某一首诗,诗作篇首右上方 “白桦”两字赫然跃入我的眼帘。   在所谓“十七年修正教育路线”下完整地读到高三毕业的人,对中央广播电台所广播过的诗作以及知名诗人白桦的名字自然是非常熟悉的。此刻,对这位特殊“房客”的敬仰之情由然而生。我不无冒昧的拿出我的未经发表也不想发表更不是为了发表而写的诗集,请白桦老师指教。在看到我所写的长诗《故楼窗前的灯光》时,白桦老师对我在这首长诗中有一句“这灯光,听到过学友、农人们的叹息”提出了批评意见。“现代新诗体用字用词要注意时代性,不宜用半文不白的字词”。他同时有表扬意味的提到我的诗所表现出的语言风格有点像《西去列车的窗口》的作者,并问我读过《西去列车的窗口》诗没有。我回答说没有读过,但我的同伴在一旁嘟哝起来,他向白桦老师传递一个信息:我们写诗不怎么样,但我们与《西去列车的窗口》诗的作家有很亲近的关系。我没有对我的同伴作出任何响应,相反我对同伴醒着感到诧异。我有意识避而不谈诗作家,是为了与我那位不谦虚、欠礼貌的同伴做个一个对比。我的这点心曲,完全显形在白桦老师的大智慧的观察之中的。   我和白桦老师热切地攀谈着,他若有所思地问我:“你对样板戏怎么看?”“人物形象太夸张,大脸谱化了!”我不假思索、迅即应声回答。白桦老师用他动听而有韵调的嗓音象讲课一般的说道:“艺术是离不开夸张的,试想,水浒中的武松打老虎的故事,如果武松三拳四脚打死的不是一只老虎而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