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农村环境建设发展之路.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索新农村环境建设发展之路.doc

PAGE  PAGE 5 探索新农村环境建设发展之路   摘要:   文章以新农村环境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贵州三农发展决策与旅游发展战略、协调人力资源管理,实地调查,倒逼出新形势下农村环境建设发展的新路子。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建设美丽新农村。做到科学、全面、合理地规划建设新农村和协调、有效的后续管理,由近及远、从易到难逐步推进,最终达到全面覆盖。   关键词:新农村;环境;人力资源管理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1]:“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加快农村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随着“三农”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按照贵州省委“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决策部署及“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旅游发展战略,摸清家底,转变发展方式。基本完成“通水、通电、通???”工程城乡全覆盖,农村基础设施在不断地完善。工企业向农村倾斜,改变了农村固有的发展模式,农民的收入在逐年增高。生活富裕了,但环境却在消无声息地恶化。诸多环境问题待进一步解决,刻不容缓。一是农村环境建设缺乏统筹规划;二是环保基础设施滞后或欠缺;三是农村环境管理空白或管理模式欠佳;四是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   一、贵州农村环境现状   环境污染现状。畸形的经济快速发展导致环境的严重恶化。一是水污染,农村污水处理管网规划建设滞后,大部分牲畜污水、生活污水、工企业生产废水无组织排放,污染地表水、地下水,进而产生连锁式污染,扩大污染范围;二是固体废弃物污染,大部分农村未建立固体废弃物收集分类处理设施,生活垃圾、牲畜粪便、农膜、秸秆等[2]随意堆放、燃烧或弃于河边,严重影响村容、污染大气或河流;三是土壤污染,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破坏土壤的自净能力;污水、废水灌溉农业等均严重污染土壤,进而造成粮食安全危机。   综合布局现状。村庄、山地、林地、耕地、荒地、道路、江河湖泊、饮用水源地、墓地等多为传统布局,村庄、道路可能处于地质构造发育区;山地、林地、耕地、荒地、江河湖泊划分不明确,影响其环境功能区划;墓地未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布局凌乱无序。   二、新农村环境规划建设模式   以点为中心向周围扩展的发展规划模式。新农村规划建设第一是征求农民群众的意愿。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及地质环境条件,科学地编制规划方案。以市、县(区)、乡(镇)或经济发展较优势的村作为中心点逐步地向周围扩展的蜘蛛网模式。其优点是越靠近市、县(区)、乡(镇)的村庄,所占有的各种资源越有优势,条件更加成熟。   以线为中心向两边扩展的发展规划模式。以发展的经济带或人口较密集的江河流域两岸为中心逐渐地向两边扩展的规划发展模式,借助经济资源雄厚的优势及其内部规划建设发展模式由近及远,不断地向贫困地区发展。   勘测村界,明确责任。勘测村界、地界范围,明确管辖界线,特别是江河湖泊,在村界线上设置污染取样点,动态跟踪了解污染情况,建立数据库。明确环境污染责任制,落实到村。结合土地产权制度的实施,逐步责任到人,有效地控制污染物无管制蔓延的难题,提高执法精确度。   三、新农村环境管理模式   人力资源管理。目前,贵州省农村环境管理多属无组织、自发性或涣散管理形态。村民环保意识淡薄,环境污染治理成果甚微。近年来,贵州实施精准扶贫政策解决了不少农村问题,也带动了干部驻村的积极性。守住两条底线:一是经济发展底线;二是生态环保红线。把扶贫与环保纳入政绩考核,既培养了“全科”优秀型人才,又防止“偏科”掉链子现象。有效地利用“三支一扶”、“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和干部驻村等政策,探索适合于农村环境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制度体系管理。摸清家底,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实施“环卫下乡”工程,加强环卫队伍建设,完善农村环卫队伍管理体系。村界水系一权一义,维护境内水系不受上游污染的权利和不污染下游水体的义务;林地二防,防火防灾;房前屋后三包,包清洁、包绿化、包秩序;田间地头四保,保流出水无污染、保无大气污染、保无土壤污染、保粮食安全;结合土十条、水十条等条例、标准、规范、规章制度,完善农村制度管理体系,加强农村环境管理。   四、新农村环境规划建设对象   新农村环境规划建设应做到科学、全面、合理。落实村庄合理布局;加强山地、林地、耕地、荒地、道路、江河湖泊、饮用水源地、墓地环境保护;规划污水处理、垃圾填埋场选址建设。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3]。主要涉及对象为村庄、山地、林地、耕地、荒地、道路、江河湖泊、饮用水源地、墓地、污水处理、垃圾填埋场等。一是村庄规划建设,农村建筑大多依山傍水,对其进行地质踏勘,查清隐患致灾因素;作好防洪抗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