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新闻要有文化品位.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娱新闻要有文化品位.doc

PAGE  PAGE 11 文娱新闻要有文化品位   所有的新闻媒体,现在都有文娱新闻的一席之地。但文娱新闻的核心是什么?媒体报道文娱新闻究竟要让读者获取什么?这些问题近年来被疏忽、淡化了。笔者以为,文娱新闻的核心离不开这4个字:文化品位。所谓文化品位,是指文化上的份量、文化的价值取向。具有文化品位的文娱新闻不仅能让读者和观众从中获得新鲜、及时、大量的文化娱乐信息,而且获得文化艺术美的享受,以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   顾名思义,“文娱新闻”中应包括文化和娱乐两方面的报道。但如今,文娱新闻里的“文化报道”已被推挤到一个相当狭小的空间。其格调虽然堪称“阳春白雪”,但在大众文娱生活日益活跃、丰富多彩的新读者与年轻观众来看,文化报道显得枯燥无味。深究其里,笔者认为,是文娱新闻的文化量能在缩小。媒体呈现在受众面前的文化品位,是需要在时代进步中获得及时创新和提升的。生活节奏紧张、竞争空前激烈,现代人十分需要娱乐。但娱乐有高雅与低俗、文明与粗野之分,其分水岭便是文化品位的高与低、文化含量的多与少。一些都市类报刊、电视娱乐频道、网络,将“文化新闻一退为娱乐新闻当家,再退为‘八卦’新闻当道”,①这种迎合少数读者观众低级趣味、缺乏文化品位的报道,让大多数从事文娱新闻的媒体人蒙羞。   如何防止文化品位在文娱新闻中缺失,在提升文化品位中有哪些可行方法?这里不妨作一点粗浅的探讨。      一、文娱新闻文化品位缺失的现状      1.文化信息量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学艺术空前繁荣,给新闻工作者提供了巨大的报道空间。但为什么一些文娱报道中的文化信息反而少呢?我们需要认识到,信息并不是以条数来计量的,而应该按每条新闻里的信息含量来评估的。   文娱新闻里的戏曲、戏剧、文学、出版、美术、文博、舞蹈、古典民族音乐等,每天的演出、展览、活动可以报出很多,但受众在有些新闻稿件中能获取多少文化信息呢?例如,去年7月19日某报的一则文化消息《中国文联组织艺术家到河南画虎村传经送宝》,读后只知道许多美术界的领导去了该村进行辅导交流,该村有500多人以工笔画画虎,成为产业。内容很有新意,但可惜文化含量太少。这些村民是如何掌握画虎艺术技巧的?这些虎画的艺术水准怎么样?卖给谁?是作为美术作品欣赏,还是装饰?作品能形成独特的风格吗?艺术创作给这些农民带来什么文化愉悦、精神提升?……都没有回答。这样的消息报得再多,在文化层面上也显得单薄寡味。   2.文化知识点少   《红楼梦》将再次被拍成电视剧。围绕定妆照、选角色,新闻报道沸沸扬扬。但有读者一针见血指出,这些都是在炒作,无聊!其实,很多记者并不认识导演李少红,谈不上为其炒作。可为什么读者会反感?究其根源,是这些报道没有给他们提供什么有关《红楼梦》的新知识点,没有文化含量,读罢没有新收获,所以感觉很肤浅。   台湾人类学博士陈其南先生曾认为,“在传统中国社会情境里,青年男女除了表兄妹可以纯纯地谈情说爱之外,再没有可被允许的对象了。否则,就得像祝英台那样女扮男装,方得偷偷摸摸与梁山伯亲近”。②所以,《红楼梦》如果脱离了这种中国特有的表兄妹文化,整个逻辑背景立即融解,情节篇幅至少可以省掉一半,而非落入《金瓶梅》的淫秽不可。陈其南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文化解读,而李少红解读《红楼梦》的文化密码是什么?有没有记者在这方面进行过深入的采访、研究?然后再化成通俗的语言告诉读者与观众?没有。而读者需要的恰恰就是这种深厚、独到的文化知识浸润,从中获得足够的文化修养。   3.文化观点单一   笔者经常遇到这样的尴尬:翻开一张报纸的文娱新闻版,三四条消息,一两篇通讯,似乎作者的观点都差不多。譬如,《李玉茹:勤于艺文,精彩一生》、《为了忘却的纪念〈于无声处〉今昔30年》、《传统戏曲期待文化自觉》,不用看,读者都知道记者在文章里会说些什么话。   观点单一,是指记者在报道中所观察的角度、展开的叙述、表达的思想,都是受众比较熟悉、业已掌握、早就明白、毋须你多说的东西。而他们期待记者在文化事件发生后,能提供新的表述、新的观点,引发他们新的思考。   4.文化人物类型少   2008年7月20日的《新民晚报》文娱新闻版,刊登了记者朱光的一篇报道《在茫茫乐海中“触摸深蓝”――记昨晚举办音乐会的一群自由音乐人》,引起人们的关注。这篇稿件的价值,在于向读者提供了一群“自由音乐人”的新闻人物,他们充实了社会文化的人物长廊,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彰显了先进文化生产力的巨大包容性。   而目前很多文娱报道中的文化人物类型,与现实斑斓的文化生活相比,简直是太单薄、苍白了,就是那么几种人在天天露脸,如歌剧院的那几位歌唱家,银幕上的那几个大牌明星、导演,还有经常在书店签名售书的一些名作家等,而把大量丰富多彩的文化人物遮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