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规范答题要求.doc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考语文规范答题要求

PAGE  PAGE 30 中考语文规范答题要求 篇一:中考语文答题规范A 中考语文答题规范 南昌二中初三年级语文组 2014年5月16日 同学们,中考在即,我们全组老师为你们整理了语文学科经常考查的或者是比较容易混淆、 考生容易错误的知识点,并且在对历年来的中考题分析后,准备了一些常见题型的答题规范和答 题思路。希望对你们最后冲刺阶段提分、长分有帮助! ? 表达方式五种: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 记叙顺序四种: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请注意是叙述的“叙”) ..... ? 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 物抒情、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 ? 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此外还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 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细节描写(描写二字不能少!)。 ?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动态和静态角度,此外还有动静结合与 以动衬静。 下面结合我们初中所学的课文,明确一下以上概念。 表现手法,也可以叫表现技巧、艺术手法等。 ? 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此外还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典型课文举例:《观潮》中正面写潮水之盛,水军演练,吴中健儿高潮的泳技,最后一段运用侧面 描写江岸上观众之多,从而达到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目的,表现出钱塘江潮水的盛况。《口技》 中,正面描写口技艺人模仿“犬吠”“小儿啼哭”“火起”“救火”等,辅之以“附身、侧耳、倾听、 微笑、以为妙绝”“观众意少舒,稍稍正坐”“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的侧 面描写,达到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目的,表现口技艺人高超的技巧。 ?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动态和静态角度,此外还有动静结合与 以动衬静。 典型课文举例:《答谢中书书》中的写景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 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高峰入云”从仰视角度;“清流见底”从俯视角度,二者俯仰结合;。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为平视角度,同时采用视觉描写角度。“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依然是视觉角度,但是转换为季节 了。“晓雾将歇,……;夕日欲颓,…”为朝暮变化;并且“猿鸟乱鸣;……,沉鳞竞跃”为动态 描写,与前面静态描写的句子形成了动静结合描写。 各类文体答题规范 ? 一、考点:标题 常见题型: (一)标题有什么作用?(或问文章的题目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标题的含义:需要从两方面回答1.表层含义;2.深层含义。 例题练习:1.文章题为“背影”,有何作用?(《背影》) 答:题目“背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思路更清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表达了父 亲对儿子的关爱。 2.《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课的标题有何含义? 答:题目(一语双关)的手法 题目的两层意思:①表面意思,爸爸养的花儿凋谢了。②深层意思, 爸爸的花儿落了象征着爸爸的去世,而又代表着我已经长大成人了。 (三)给文段拟标题。 答题方法:⑴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⑵语言要求简练,一 般在6个字左右。 ? 二、考点:线索常见的题型: (一)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答题方法: 寻找线索的方法①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⑤ 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1. 以时间的变换为线索。 如《伟大的悲剧》就是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记叙了斯科特和他的队员悲壮的失败以及覆灭。时 间标志是:1912年1月16日——1月18日——2月17日夜1点钟——3月2日——3月21日——3 月29日。 2.以地点的推移为线索。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题目“从??到??”就可看出,由一个地点转到另一个地点,人 物活动空间很大。 3.以时间的变换为线索和以地点的推移为线索有时又是交叉不可分割。 如《登上地球之颠》中登山运动员的行踪:在8500米——第二台阶处——要“死亡地带”的高度 上——8830米左右的地方——峰顶。 4.以人物的行踪(见闻)为线索。 如《最后一课》一文就是以”我(小弗郎士)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 5.以一件事情为线索。 如《皇帝的新装》一文情节发展的线索就是:皇帝“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 展新装。”

文档评论(0)

1045141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