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桃花坞年画 从木版中走出的江南.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桃花坞年画 从木版中走出的江南.doc

PAGE  PAGE 11 桃花坞年画 从木版中走出的江南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古代也叫过年关。每当春节到来之际,上至皇宫贵族,下至民间百姓,都要隆重欢庆。在民间的众多欢庆方式中,除了放炮竹、点烟花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那就是张贴新年画,用以祈求新的一年庄稼丰收、生活幸福美满。   随着春节的临近,在苏州一些商铺和人家里,你或许能看到一幅名为《一团和气》的传统年画,这幅苏州桃花坞年画的代表作相传为明成化元年(1465)宪宗朱见深即位后所绘制。因为象征吉祥和谐,至今许多苏州人家中张贴此画。图中的喜神头梳银锭双髻寓意着财富,肩披桂花宝盖寓意着吉祥,颈戴元宝银锁寓意着长寿,上穿八仙红袄寓意着力量,下着鹅黄裹裤寓意着高贵。喜神弯眉笑眼满脸喜纹,嘴似金元宝,鼻若银悬胆,身呈团形,丰硕圆满,尽显大富大贵之相,其手持卷轴上书“一团和气”四字。此图观之十分有趣,画面整体看起来有如一团坐的老人。其内容与苏州人讲话文气、“金(敬)相邻,银(迎) 亲眷”“和气生财”的民俗民风密切相关。 最具代表性的桃花坞年画――美人图   辗转流转数百载   年画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是随着中国农历新年风俗的形成而形成的,主要是在农历新年时张贴在住宅大门和居室内;但这不代表年画就简单地局限于新年用品,它还包括民俗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如婚丧嫁娶等红白喜事、福禄寿财等吉祥风俗、嬉戏游艺用品等。   中国最早形式的年画是“门神”。真正意义上的门神画,源自于英雄守护门户驱除邪恶的民俗。在汉代文献中,已有了关于门神画的记载。蔡邕在《独断》中说到:“十二月岁竟,常以先腊之夜驱除之也,乃画荼、垒并悬苇索于门户,以御凶也。”“荼”即“神荼”,“垒”即“郁垒”。传说神荼、郁垒是两兄弟,能够捉鬼。这个神话也许就是门神画产生的缘由。   由此可知,我国古代的手绘门神像是年画的最初形式。随着造纸技术的进步,到唐宋,门神画已经相当普遍。由于雕版印刷技术的推广,到明代,年画也由以手绘为主逐步转向版印为主,作为大众文化消费品流行开来。人们纷纷将财神、福禄寿三星、关公、八仙等宗教神像请进家里,进而教化、戏文等新题材也在书肆或年画作坊中应运而生,并广为传播。正如我国著名学者阿英先生在《中国年画发展史略》中所说的:“自明代起,随着木刻版??的发展,年画正式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在广大人民群众审美爱好影响下,历代民间匠师不断创造,使得年画这种艺术形式日臻完善,成为“适应庆贺春节的俗尚,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反映群众美好希望”的一种独特画种。它用色艳丽,造型夸张,极具装饰感。   在年画的发展过程中,曾有过各种不同的名称:宋代时,被称为“纸画儿”;元代时,称“消寒图”;明代时,称“画帖”;清初,有“卫画”“花纸”和“画张”等名称。清道光年间,始有“年画”一词;到民国时期,该词被广泛使用。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不同地区民俗习惯的不同,各地年画的发展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特色。其中,四川绵竹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祈祷风调雨顺、蚕丝丰收的蚕花茂盛年画   苏州的桃花坞曾是江南民间年画生产的荟萃之地,发展最早,延续时间较长。明末苏州四大才子之一的唐寅有一首歌咏桃花坞的诗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换酒钱。”这首诗使得桃花坞声名鹊起,人们因而习惯将苏州年画称为“桃花坞年画”。由于苏州又名“姑苏”,故苏州木版年画又被称为“姑苏版”或“苏州版”。它是由宋代雕版印刷工艺的绣像图演变而来,已有350多年的历史。桃花坞年画在明代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民间艺术形式,并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明末清初,苏州当时的画铺约有四五十家,主要集中在枫桥、山塘街、虎丘和阊门内桃花坞至报恩寺塔一带,年画出产量达百万张以上,不但满足了江苏本地的需求,还销往全国各地,同时也随着商船远销到南洋等地。   据现有资料推断,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的起始年代应不晚于明代。国内现存清初精印年画《姑苏阊门图》是桃花坞木版年画中的精品,刻印技法已相当完善。   江南市井画卷   作为闻名中外的江南水乡,苏州文风昌帜,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浓郁的吴地民风民俗孕育了独具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桃花坞年画。无论是从题材、刻绘,还是色彩上,它都与当地的风土人情结合紧密,反映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桃花坞年画具有图文并解、题材多样、故事连续的特质。由于年画销售集中在农历腊月,因此一般都是以表现喜庆祥和的热闹景象和祈福避邪等为题材。桃花坞年画也不例外,其主要形式有门画、中堂和屏条等,多以祈福迎祥、驱凶避邪为主,富含深刻的寓意。   在题材上,桃花坞年画除了和其他地方年画共有的神像之外,还常常以描述城市生活和市民风俗为主,尤以风景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