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活色生香寓情趣.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活色生香寓情趣.doc

PAGE  PAGE 6 活色生香寓情趣   Liu Xilin, national first-level artist of China, has made unremitting endeavor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ticulous bird-and-flower painting, creating numerous excellent artworks. It is firmly believed by Liu that Chinese bird-and-flower paintings should be rooted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so he practiced lots of artworks created by ancient masters and made great progress. Furthermore, he also integrated modern painting techniques with traditional essences, forming his unique style featured with elegance and distinction.   画画是最具个人意志色彩的事,它不需顾及任何人的理会,于自己的王国里自由驰骋。因此有的画家涉笔于林泉高士、寺观道释,有的取材于市井风情、现代人物,有的则逸笔草草、酣畅淋漓。在众多不同的艺苑里,刘西林独辟蹊径,开拓了一块与众不同、令人瞩目的工笔花鸟世界。   刘西林,1954年生于牡丹甲天下的山东曹县。曹县画牡丹蔚然成风,画写意花鸟高手云集,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如果刘西林走写意花鸟的路子、专事牡丹,凭他科班出身的功底和聪明睿智,一定会事半功倍地脱颖而出,但他没有这样做。在他的艺术理念里,他不愿取径便捷,人云亦云。“吃别人嚼过的馒没味道。”他宁愿枯守寂寞,在荆棘丛生的莽原里开辟、播种,因此他毅然选择了耗时费力的工笔花鸟画。   刘西林深知,中国工笔花鸟画如果不先从传统中汲取营养,信笔所至,那就是“野狐禅”,越是勤奋越南辕北辙;假如死守传统,视先贤法度为牢不可破,那是没有创见的,是在古人残羹剩饭中讨生活的惰性表现。因此他大量临摹了古代优秀的工笔花鸟作品。工笔花鸟画自两宋已臻精丽,元明为大雅之正朔,至近现代又有长足进展,可谓旧题新典。诸如于非?、陈之佛、张大千、何家英等诸贤俊彦都是他法乳之资,且小囿于此,凡有营养,尽管拿来为我所用。除了传统中的三矾九染之外,他不仅吸收了南方画派的撞水撞粉,并且融合了山水画的某些皴擦,还有清末恽南田的没骨法,其倩华淡约、俊润秀逸,就巧妙地被吸收在他的工笔花鸟画里。   数年艰辛的努力探索,他解决了技法层面的问题,但如何与古人有别,与今人有别,一洗时习,呈别样风流?这是一个令当代许许多多??家当然也包括刘西林在内为之穷其一生试图解决的课题。   刘西林是如何解决的呢?   首先他从工笔花鸟画题材的转换作为切入点。他认为传统题材必然有传统的程式或者叫套路,但历史变了,“笔墨当随时代”。明代袁宏道说:“善画者师物不师人,善学者师心不师道。”他决定在大自然这个宝藏中物色能够寄托自己情感、趣味、意气的对象,从而挣脱传统程式镣铐的桎梏,同时写生不仅是对传统的验证,也是对传统更好的吸收、发扬和取得别样风格的保证。他在写生中投入了常人难以做到的勤奋:不管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冽冽,不论是春夏晦明还是晨昏风雨,他都没有放弃写生、观察和思考。最终他把身心聚焦在银杏树上。   银杏树,是古人和今人都没有描绘过的题材。这种乔木在人类远古时代已经屹立于洪荒之中,几经大自然的劫难,侥幸地存活下来,可见其生命力之顽强,被植物学家喻为“活的化石”。其叶、果皆为心形,其味微苦性辛甘,乃果类之佳品。这些银杏的自然属性在刘西林的眼里心中难道没有深刻的寓意吗?   锁定题材并非难事,难在使主题得以深化、升华,从而塑造一种属于个人符号的载体,传达出作者“情、趣、意”,这才是一个画家的艺术灵魂所在。为此他深入学习中国古典文学,在《诗经》中寻找银杏倩影,在魏晋散文里搜索银杏品格,到农村山区去聆听有关银杏传奇的神秘故事。那是一个个充满虔诚敬畏之心的老人的诉说。大凡数百年的银杏树下都会披红挂彩,香火缭绕,似能保平安、祛病魔。因此他对银杏充满了敬爱之情,不由自主地以笔墨抒胸臆。吴冠中先生曾经说过:“感情能永远流传,历史选择的第一是感情。”诚然,我们在开卷展读任何一件作品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作品的气息,是作品蕴含的“情、趣、意”。没有这些,作品就是没有灵魂的,毫无意义。刘西林没有这样的作品,他的作品充满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