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源阁藏书略说.doc
PAGE
PAGE 4
海源阁藏书略说
海源阁是清代四大著名私人藏书楼之一,其规模和影响居北方私家藏书之首。海源阁位于山东聊城市。聊城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京九、济邯铁路和济馆高速公路在此交汇,也是著名的江北水城,这里明清两代称为东昌府,经济、文化繁盛,是当时沿大运河的“九大商埠”之一,被称誉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东昌湖环抱古城,古运河穿城而过,而海源阁就坐落在城内万寿观街路北的杨氏宅院内,其创始人是杨以增。
杨以增(1787-1856年),宇益之,号至堂,晚号东樵淬后谥端勤。道光二年(1822年,)中进士,曾历任贵州、湖北县、府、道知事,又授河南开河道,转两淮盐运使,盾擢任甘肃按察使、陕西布政使,权陕甘总督,总理粮台,转江南河道总督。杨以增一生为官清靡,其人品深得林则徐推祟,称其“乃圣贤门中人也”、守身如金城汤池,粟丝不可攻坚”,著有《退思庐文存》、《杨端勤公奏疏》等。
杨以增一生尤喜读书,自然涉足于书籍的收集和购买,起初所收以普通本为主,但注意选择刻印精良的版本,长此以往,庋藏渐多,藏书初具规模。道光二十年(1840年),杨以增在其故乡聊城建立了专门的藏书楼;并名之为“海源阁严”。海源阁面南背北,两层四间,檐中悬挂楼名匾,为杨以曾亲自手书,旁题跋语,说明建立藏书阁的初衷和书楼名称的寓意,跋语为;“先大夫欲立家庙未果,今于寝东先建此阁,以承祀事,取《学记》‘先河后海’语,额曰‘海源’,盖寓追远之思。并仿鄞范氏以‘天一’名阁云。时道光二十年岁次庚子亥月中浣,以增敬书并识。”从跋语可以看出,海源阁初建时有双重目的,它不仅是杨氏祭祖的地方,同时也是庋藏图籍之处,以“海源”名阁,含有追思祖先荫泽及读书、做学问应当溯源追根之意,海源阁后来随着藏书的日渐丰富,扩充到书室十三间,后院菹间专藏帖片、字画、古玩,又在华跗庄别辟陶南山馆。
在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以前,杨以增虽致力于图书舶收藏,但珍本仅有宋版的《汉书》、《晋书》、《通鉴总类》等少数几种,直到道光二十八年。他到“人文渊薮”的江甫以后,其藏书的质量和数量迅速提高。这一时期的书籍收藏主要来源有二:一是由于南方战乱,大批珍善本流入市场,他在担任江南河道总督期间,江南战乱频仍,特别是清军与捻军作战,江南旧家藏书多不能守,大量散佚。如黄丕烈藏书中有许多最终流入杨以增之手就为显例。黄氏有乾隆、嘉庆间文献宗主之称,是三百年来藏书的“巨擘”,但黄氏晚年家事多艰加病魔缠身,不得不卖书解窘,其所收藏的图籍尽归汪土钟艺芸书舍。咸丰初年,艺芸书舍的书也散出,分别归于瞿氏铁琴铜剑楼和杨氏海渊阁,又以海渊阁所收最多,其中经黄丕烈手校过的书籍就有八十多种。除此之外,瞿氏恬裕斋部分流散图书,韩泰华玉雨堂元人集部书(其中有些为“四库”所未收),鲍氏,(廷博)知不足斋等江南名家藏书,尽归海源阁。当时另一藏书家江标在《海源阁藏书目跋》中说:“《楹书隅录》(杨以增之子杨绍和编撰,为海源阁所藏主要宋元善本藏书记)之所记……大约吾吴旧籍十居八九”。从而使海源阁成为晚清北方藏书的中心,也奠定了与铁琴铜剑楼并称雄于海内,形成”南瞿北杨”的地位。海源阁图书的另一主要来源,是杨以增广交朋友,延揽学士文人,为自己寄赠、选择、鉴别、校刻书籍。杨以增与梅言伯、刘燕庭等人订交,梅得好书,则远道互相寄赠,还有其幕客松江韩渌卿、文登于昌进、嘉兴高均儒等为其鉴别、审订、校刻古籍。其中于昌进是当时东鲁地区仅次于杨以增的北方大藏书家和著名文献家。
海源阁藏书的二次发展是其儿子杨绍和之功。杨绍和(1830,]875年),字彦合,一字念微,号勰卿,又号筠岩。他于咸丰二年 (1852年)举乡试,同治四年(1865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翰林院侍读。杨绍和精于古籍的鉴别,在京时专事图书收购,凡孤本珍籍、精校名钞,一经发现无不采购。
慈禧发动宫廷政变,杀顾命八大臣,怡亲王载垣亦未能幸免。载垣是清前期怡亲王弘晓的后裔。怡府藏书甚丰,专门建有乐善堂、明善堂、安乐堂庋藏珍贵古籍。怡府藏书多得自徐氏传是楼、季氏静思堂,渊源久远,数量和质量均属上乘。怡府经此变故,其宋版书籍数百种,流入北京隆福寺附近书肆,杨绍和趁机购得怡府乐善堂善本书籍百余种。因此,杨氏海源阁既容南方江浙藏书之精华,又纳北方王府藏书之珍本。叶恭绰《遐庵谈艺录》说:“汲取南北之精秩,萃于山左一隅……江浙藏书中心之格局已岌岌为之冲破矣。”傅增湘在《海源阁藏书纪略》中也说海源阁:“蔚然为北方图书之府,海内仰之,殆如景星庆云”。
杨氏父子不仅致力于收集图书,还对藏书进行认真的校勘和整理,记述该书购置的经过,详述版本优劣,并遴选珍本加以刊刻流布。陈康祺在《郎潜纪闻三笔》卷三中说杨以增得一书必阅一书,杨绍和秉其父志,因此海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