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是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山东省血液中心 王爱梅
一、???? 概述
自1900 年发现A 、B 、O 血型以来就开始了输血,输血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应用恰当对挽救生命有起死回生的作用;输注不当,轻者使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重者能危及生命。为此卫生部要求我们要安全输血、合理用血,有针对性的选择成分输血成为当务之急,同时要求三级甲医院成分输血达到70% ,二级甲50% 。既然卫生部特别强调要输成分血,那么成分输血到底有什么优点?
1.1成分输血的优点
(1) 高效
高纯度、高浓度、容量小、针对性强、疗效显著,如要提高患者血小板3×1011/L需输机采血小板1人份约250ml左右,如用全血需3000ml以上。
(2)安全
限制不必要的成分的输入量,尤其是限制白细胞和血浆的输入量,有利于降低同种免疫反应的发生。
(3)有利于保存血液的各种有效成分。如PC 于22℃水平震荡可保持3—5天,VIII因子、V因子、IX因子可在-20℃以下保存1年,上述血液成分在4℃保存的全血中短时间内即会失效或失活。
二、???? 国内外输血概况
国内外成分输血概况
上海 90% 左右
美国 99%
红细胞42.89% 血小板39.96%
血浆11.96% 冷沉淀4.69%
全血0.5%
红细胞29.26% 血小板40.77%
血浆28.09% 全血1.88%
日本 98%
红细胞29.26% 血小板40.77%
血浆28.09% 全血1.88%
山东青岛全血分离率占95%以上
济南全血分离率占95%左右
我国输血事业的发展除上海以外各地差异较大,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处于
落后状态,目前仍然沿用输全血,为此需要更新输血观念。
三、???? 要更新几种观念
3.1 为什么要限制不必要的成分?
1. 输血免疫学发现:红细胞血型有26 个血型系统,400 多种抗原,HLA 抗原已知的也有150 多种,表现型达上亿种,粒细胞和血小板也有它的特有抗原,血清蛋白多态性十分复杂,这就意味着异体血液可能作为一种免疫原输入受者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导致不必要的输血反应,或输注无效,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学者们提出盲目输血是不合理的。
有人做过统计,临床上输血的病人,80%的病人不需要输全血,而仅仅需要血液中的某一、两种成分,因此要根据病情,缺什么补什么才是最合理最科学的。发达国家把输全血视为器官移植,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所以,成分输血率达95%以上,基本上不用全血。近年来,国内上海成分输血开展好的医院给病人输全血时,病人及家属都要问个明白,决不盲从输全血。
3.2更新全血比较全的旧观念
全血并不全,理由是:
3.2.1. 血液离开血液循环,发生保存损害,离体血液的能量来源主要是葡萄糖的无氧酵解,最后分解为丙酮酸加无氧酵解产能阶段—ATP,供红细胞利用,但随之而来的乳酸增加,K+由细胞内转移到细胞外,随保存期的延长,红细胞衰老破碎,溶解的白细胞、血小板粘附聚集形成小凝块,加上抗凝剂等,以上都是造成保存损害的原因。
3.2.2. 抗凝剂是针对保存红细胞而设计的,所谓ACD抗凝血保存21天或 CPD-A抗凝剂保存35天, 都是指红细胞保存期末输入人体内的存活率而设计的,而不是指所有的血液成分。有形成分从糖酵解中接受能量是相同的,但其他条件不同。
目前常用的抗凝剂有两种:ACD(枸椽酸、枸椽酸钠和葡萄糖),另一种CPD(枸椽酸、磷酸盐和葡萄糖)。在ACD、CPD基础上加腺嘌呤可保存35天,葡萄糖是糖酵解所必须的,枸椽酸可防止溶血,保护细胞膜,提高PH,使2,3-DPG下降缓慢,腺嘌呤促进ATP生成,以上都是为红细胞设计的。
3.2.3血小板需要在22+2℃水平震荡条件下保存。
3.2.4白细胞中的粒细胞很难保存,生存期只有8小时。
3.2.5VIII因子不稳定,在全血内24小时活性下降50%,V因子3—5天损失50%。
3.2.6免疫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保存时间长,但含量很低,达不到治疗剂量。
所以说全血并不全。
3.3全血的缺点:
3.3.1全血除红细胞外,其余的成分浓度低。
3.3.2大量输血可使循环超负荷
3.3.3全血输入得越多,病人代谢负担越重,保存损害中细胞碎片、聚集物、代
谢产物及抗凝剂等,都增加病人的代谢负担。
3.3.4全血易产生同种免疫反应等不良反应。
全血中淋巴细胞虽然数量不多,但都是免疫活性细胞,是产生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主要根源,为此卫生部提出:盲目输全血是害人还是救人的问题。在国外即便是应该输全血,也是用白细胞过滤器过滤,白细胞清除率达9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S517- 排水管道出水口.pdf
- 妇产科会阴按摩术.pptx
- 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docx VIP
- 明清时期女性文学的传播--以环太湖流域家族女性为例.pdf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手册.教程分析.doc
- 工业工程理论在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的应用工业工程专业论文.docx
- 岛津气相色谱仪GC-2010Plus用户指南 中文操作说明书.pdf
- 百傲化学: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招股说明书389.docx
- 2025年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第二保修分公司员工岗位规范考核管理实 完整版.pdf VIP
- 肺炎教案设计(内科学五年制第七版大学授课教案设计呼吸内科).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