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第41题(小论文题)汇总及评分标准讲述
诸城繁华中学高三历史实验班专题材料(2)
PAGE \* MERGEFORMAT 14
2011—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第41题试题设计思路及解题要领
编写:田秀美
1.(2011·新课标全国卷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一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 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O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参考答案】
例一:5—6分
观点:西方的崛起主要归功于内因。
评论:①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②工业革命。③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代议制的确立。④新航路的开辟。
例二:9—10分
观点:西方的崛起主要归功于吸收其他文明的成就。
评论:①思想方面: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思想源于古希腊文明;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等大多源自于古希腊的思想,如智者运动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芝诺的人生而平等的思想。
②政治方面:雅典的梭伦、克里斯提尼和伯里克利改革为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提供了借鉴。
③法律方面,近代西方的法律很大程度上受了罗马帝国时万民法的影响。
④科技方面: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到欧洲,促进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过渡。
故西方近代的崛起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吸收其他文明的成就”。
例三:吉林省评卷组高度认可的一份试卷
观点:我认为,西方的崛起首先归功于自身的创造,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受惠于其他文明的成果。故此,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原因的表述不完全准确。论据及说明如下:
评论:①西方的政治文明传统和思想文化成果为其后来的崛起产生了积极影响,西方不是“突然崛起”的。如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完备的罗马法体系,为后世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度提供了借鉴来源。再如中古基督教文化传统奠定了后世西方思想文化的基调。
②近代西方通过自身的全方位社会革命而加速了崛起的过程,最终实现了全球霸权的建立。通过大航海和一系列殖民扩张,形成了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体系。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制度的建立,实现了政治文明的现代化。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实现了生产力质的飞跃。通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实现了思想解放和文化繁荣。
③肯定西方历史的同时,也不应否定亚洲、非洲和拉丁关洲的传统文明的成果,尤其是其对于西方崛起的贡献。东西方文明交往自古有之。尤其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和造纸术,分别为近代西方的大航海事业、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近代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④西方在近代崛起的过程中同样离不开非西方国家。通过殖民掠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亚非拉获得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原料和市场,可以说,没有上述支持,就没有西方的繁荣。
综上所述,强调西方完全以自身力量实现崛起,是一种狭隘的“西方中心论”,而将西方崛起纳入到更广阔的世界背景来看,重视亚非拉文明对西方的影响,则体现了“全球史观”。因此可以说材料中的观点有片面性,应当具体分析。
2.(2012·新课标全国卷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0)。
图1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应征入伍服兵役高等学校学生国家教育资助申请表1(样表).docx
-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纠错与反思机制研究论文.docx
- 2-(4溴甲基)苯基丙酸(洛索洛芬中间体)项目调研报告.docx
- (高清版)-B-T 11362-2021 同步带传动 节距型号MXL,XXL,XL,L,H,XH和XXH梯形齿同步带额定功率和传动中心距计算.pdf VIP
- 小学数学教学中纠正错误的有效方法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SONY 索尼 家庭影像产品液晶电视X80xxG系列KD-75X8000G参考指南.pdf
- 044基于PLC的建筑塔吊自动控制系统.docx
- 办公家具供货安装、保障实施及售后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doc
- 事业部管理模式的财务核算.pdf VIP
- Garmin佳明GPSMAP 67 多功能户外GPS手持机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