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统计过程控制讲义[质量工程师考试]
统计过程控制(复习题)
1.下述中适合使用常规控制图的是( ).
A.提高车间生产能力 B.检测不合格品或不合格批 C.消除过程中存在的异常因素
D.监控并预警工序中存在的变异
2.控制图的描点员按规定时间在短期内抽取4件产品组成一个子组进行检测,并将测得的每个产品的特性值在图上描了4个点,发现其中有1个点出界. 则( ).
A.查找出界原因,并尽快消除异常 B.剔除出界的点,继续描点 C.不能作出判断,作图不正确
D.生产过程出现异常,必须停产
3.用20个样本绘制—R控制图,每个样本(子组)样本量5, 已计算得=33.6, =6.2, A2=0.577, D4=2.115, D3=0. 今在加工过程中采集了一个样本,观测值为38, 43, 37, 36, 25. 则该样本的( )在控制限内.
A.均值和极差都 B.极差 C.极差不 D.均值不
4.合理子组原则要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收集一个子组的样品,主要因为( ).
A.尽快计算不合格品率 B.尽量缩小组内差异 C.希望节省取样时间 D.尽快绘制出控制图
5.常规控制图的理论基础是( ).
A.小概率原理 B.试验设计 C.指数分布的性质 D.对数正态分布的性质 E.正态分布的性质
6.常规控制图适用于( )的控制.
A.批量为25的一批产品的生产 B.成批连续生产零件 C.车间大批量生产零件 D.连续生产流程性材料
7.一生产企业要利用控制图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下述中正确的做法是( ).
A.选择欲控指标 B.收集数据计算过程能力指数,判断过程是否稳定
C.根据欲控质量特性的数据,选取控制图 D.确定子组数目和抽取子组的时间间隔及其抽取方式
E.按生产顺序从加工的产品中随机抽取子组绘制控制图
8.用均值作控制图监控生产过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多数质量特性值为计量值数据 B.可以扩大控制限的范围
C.均值可以使部分偶然因素相抵消,从而缩小上、下控制限的距离
D.可以判断产品质量特性的平均值是否合格 E.提高对异常波动监控的灵敏度
9.过程能力指数Cpk的公式是( ).
A.(UCL-μ)/3σ B.(TU-μ)/3σ C.(TL-μ)/3σ D.(μ-TL)/3σ E.(1-k)T/3
10.在何种情形下,控制图需要重新制定?( ).
A.人员和设备均变动 B.改变工艺参数或采用新工艺 C.环境改变
D.更换供应商或更换原材料、零部件 E.点子出界
11.选择常规控制图依据的主要因素是( ).
A.工艺方法 B.设备 C.控制关键指标的个数 D.使用方便 E.控制对象的数据性质
12.从工程上提高Cp的途径有( ).
A.减小σ B.增大UCL C.由技术决定是否适当加大公差 D.减小LCL E.减小偏离度k
13.当所考察的质量特性为某企业月工伤事故数时.应选用( )控制图.
A.p图 B.u图 C.—R图 D.—s图
14.合理子组原则包含的内容有( ).
A.组内差异由异因(可查明因素)造成 B.组间差异主要由偶因(偶然因素)造成
C.组内差异既由偶因也由异因造成 D.组间差异主要由异因造成
15.控制图中控制限的作用有( ).
A.区分合格与不合格 B.区分偶然波动与异常波动 C.点子落在控制限内,判断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
D.点子落在控制限外,判断过程未处于统计控制状态
16.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 则( ).
A.表示过程稳定,可预测 B.点子无趋势和其他模式
C.点子在控制限内随机分布 D.过程中存在可查明原因
17.某生物制药厂半成品指标的检验时间很长,对它的控制宜采用( ).
A.均值—极差控制图 B.不合格品率控制图 C.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 D.不合格品数控制图
18.在过程不变的情况下,若控制图中上、下控制限的间隔距离增加, 则( ).
A.α减小,β增大 B.α增大,β减小 C.α增大,β增大 D.α减小,β减小
19.过程保持在统计控制状态下的好处是( ).
A.能及时发现异常因素的影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