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27讲 Word版含解析.docVIP

2018高考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27讲 Word版含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高考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27讲 Word版含解析

2018高考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27讲 Word版含解析 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27讲 一、选择题 1.(2016·湘西)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但其对“仁”的内涵没有定义,《论语》中大约有60多处说到“仁”,意义各有不同。这说明孔子的“仁”( D ) A.思想引领很不到位 C.是无指向的空洞理论 B.理论体系并不完善 D.是具体的行为规范 [解析] 孔子的“仁”在为人处事、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具有规范引领作用,故A项错误;孔子为儒家创始人,思想独成一家,不能说理论体系不完善,故B项错误;60多处“仁”,意义不同,但每处都有具体的行为指向或思想引领,故C项错误;《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60多处“仁”,都是具体行为指导或思想引领,故D项正确。 2.(2016·黄冈)孔子说“学而优则仕”,而他的弟子曾参要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表明儒家( B ) A.强调学养与修养并重 B.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C.以“仁”为思想核心 D.注重追求功名的官本位思想 [解析] 材料“学而优则仕”未强调学养的重要性,“士不可以不弘毅??不亦远乎?”一定程度体现个人修养,故A项错误;材料“学而优则仕”体现儒家认为学习好并有余力的人应当做官、为百姓服务,“士不可以不弘毅??不亦远乎?”体现了儒家把践行仁义道德作为毕生的宏愿,故B项正确;材料“仁以为己任”不能体现“仁”的思想核心,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士应当为社会服务,而非官本位,故D项错误。 3.(2017·武昌)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曰:“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由此可知,三者都( D ) A.体现了蔑视天地的无畏精神 B.认为自然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认为自然是可以被人认识的 D.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解答本题要注意准确理解材料。孔子说:“天何尝说话呢?四季照常运行,百物照样生长”,孔子认为自然是有规律发展的;老子用“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法自然”,自然发展是有其客观规律的;韩非子认 为自然是永恒的,不会消亡;三者都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B、C两项反映的是其中一个方面,D项符合题意。材料表达的是对自然的尊崇,不是蔑视天地,A项错误。故选D项。 4.(2016·江淮十校)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由此可见,道家( D ) A.反对掠夺,拯民疾苦 C.避世出尘,提倡包容 B.追求平等,无为而治 D.遵循规律,和谐处世 [解析] 反对掠夺,拯民疾苦,是墨家的主张,故A项错误;道家并不主张追求平等,故B项错误;道家虽然消极处世,“无所不容”,但绝不是与世完全无争,而是要缓和斗争,在“无为”的前提下达到统治的目标,故C项错误;根据“道法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可知道家遵循规律,和谐处世,故D项正确。 5.(2017·天一联考)据《史记》记载:到春秋晚期留存有诗歌3000多篇,后来孔子十取其一,整理成《诗经》,就剩下了305篇。对孔子“删诗”合理的解释是,这一时期的诗歌大多( D ) A.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B.背离了传统的儒家思想说念 C.时间久远脱离现实 D.反映了未受教化的民众生活 [解析] 据材料“到春秋晚期留存有诗歌3000多篇,后来孔子十取其一,整理成《诗经》,就剩下了305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经》属于现实主义,故A项错误。《诗经》是孔子整理,而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立者,故B项错误。时间久远脱离现实,不是孔子“删诗”的主要原因,故C项排除。孔子主张教化民众,故孔子“删诗”合理的解释是多数诗歌反映了未受教化的民众生活,故D项正确。 6.(2017·沁阳)史学家吕思勉认为:法家之学,在先秦诸子中,是最新颖的,最适合于时势的。??但法家之学,亦有落伍之处。??社会的利益,彻头彻尾,都可用国家做工具去达到,就有将国权扩张得过大之弊。这里的“落伍之处”是指( A ) A.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了社会利益 B.维护专制君权而弱化了礼仪制度 C.强化中央集权而削弱了地方权力 D.注重严刑酷法而淡化了道德教化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本题要注意分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