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一生物第1次月考试卷
安福二中高一(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命题:彭海宝
考试时间:10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都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小题,总分50分)
1. 下列各项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复杂到简单的正确层次的是。
①核酸 ②肌细胞 ③呼吸道上皮 ④病毒 ⑤皮肤
⑥野猪 ⑦同一片森林中的所有野猪 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⑨一个池塘中所有鱼类 ⑩一个池塘中所有生物
A.①④②③⑤⑥⑦⑨⑩⑧ B.②③⑤⑥⑦⑩⑧
C.⑧⑩⑨⑥⑤③② D.⑧⑩⑦⑥⑤③②
2. 将低倍镜换用高倍镜后,一个视野内的
A.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B.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C.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D.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3. 若以图代表与生命系统相关概念的范围,其中正确的是。
选项abcA生物大分子细胞组织B个体种群群落C生态系统群落种群D组织系统器官
4. 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中有一行相连的27个分生组织细胞。若目镜转换为15×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A.3个 B.9个 C.16个 D.18个
5. 2011年12月31日,深圳一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因病情恶化去世,下列有关禽流感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A.虽然能引发传染病,但是其没有细胞结构,因此它不是生物
B.能引发传染病,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
C.在人工配制的富含有机物的培养基上就可以培养
D.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繁衍后代
6. 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发现视野上方较暗下方较亮,应调节
A.目镜 B.物镜 C.光圈 D.反光镜
7. 噬菌体、蓝细菌和酵母菌都属于生物,下列哪项可作为上述结论的共同证据
A.具有细胞结构 B.由有机物构成
C.能独立完成新陈代谢 D.能繁殖后代
8. 下列关于高倍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因为藓类的叶片大,在高倍显微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
B.在低倍镜下发现了叶肉细胞,即可换高倍物镜观察
C.换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
D.为了使高倍显微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最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9. 在低倍镜下,发现视野内有一污点,移动装片后,污点位置不变;转换高倍镜后污点消失,由此可以判断污点的位置在 A.目镜 B.低倍物镜 C.装片 D.高倍物镜
10. 发菜细胞群体呈黑蓝色,状如发丝;生菜是一种绿色植物,两者分别因与“发财”和“生财”谐音而备受百姓青睐。下列属于发菜和生菜的相同点的是
A.是真核生物 B.含有叶绿体
C.是自养生物 D.有核膜
11. 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是“世界防治麻风病日”。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黏膜和周围神经,也可侵犯人体深部组织和器官。下列生物与麻风杆菌结构最相似的是
A.黑藻 B.草履虫 C.蓝藻 D.艾滋病病毒
12. 某肽链由51个氨基酸组成,如果用肽酶把其分解成1个二肽、2个五肽、3个六肽、3个七肽,则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肽键总数以及彻底水解所需的水分子总数依次是 ?( ????)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乳酸菌与噬菌体在结构上相似
B.在你苦思冥想时,直接参与这一活动的最小生命系统是细胞
C.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有无核物质
D.创建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沃森和克里克
14. 下列关于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含有NaOH溶液和CuSO4溶液
B.斐林试剂的配制是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CuSO4溶液中滴入等量的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
C.双缩脲试剂是将4滴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CuSO4溶液滴入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中混合而成的
D.双缩脲试剂含有两种试剂: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CuSO4溶液
15.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的肽键结构式可以表示为。
A.NH—CO B.—NH—CO—
C.—NH2—COOH—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