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构想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 3 4角度鉴赏诗歌的语言检测.docVIP

全程复习构想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 3 4角度鉴赏诗歌的语言检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程复习构想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 3 4角度鉴赏诗歌的语言检测

PAGE  PAGE 10 4角度鉴赏诗歌的语言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谿 叟 景 云 豁翁居处静,谿鸟入门飞。 早起钓鱼去,夜深乘月归。 露香菰米熟,烟暖荇丝肥。 潇洒尘埃外,扁舟一草衣。 题目:诗歌前三联是围绕尾联哪一个词来写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    解析:答题时,考生首先要找准关键词,要重点关注概括性的形容词,如本诗中应该是“潇洒”。其次,要理解该词在诗歌中的具体体现。本诗中前三联分别从主人公的居住环境、行为、饮食等方面表现出“潇洒”。首联通过“鸟入门”这一细节,体现居住环境的悠闲潇洒;颔联通过“早起钓鱼”和“乘月归”体现主人公行为的自由无拘;颈联通过“菰米熟”“荇丝肥”这两个细节,说明主人公在山中衣食无忧,生活潇洒。 答案:潇洒。首联以“鸟入门”体现居住环境的潇洒;颔联写主人公早出钓鱼,乘月而归,表现其行为无拘,自在潇洒;颈联以“菰米熟”“荇丝肥”体现主人公住在山中衣食无忧,潇洒自在。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阮郎归 司马光 渔舟容易入春山,仙家日月闲。绮窗纱幌映朱颜,相逢醉梦间。 松露冷,海霞殷。匆匆整棹还。落花寂寂水潺潺,重寻此路难。 (1)本词上片是围绕哪个字写的?请简要分析。 答:    (2)本词下片的语言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词句分析。 答:    答案:(1)“梦”。开头“容易”二字表明一叶渔舟无意间进入春山仙境,人们领略到仙家生活悠闲的景象,颇有梦幻色彩;“朱颜”指年轻美貌的女子,“绮窗”句不正面写女子的姿容,而是透过玲珑的雕花窗和掩映的薄窗纱想象出女子的倩影;“相逢醉梦间”,直接点出梦境,紧承上句朦胧恍惚之境,似真似幻。 (2)善用叠词,强化了作者的情感,“匆匆”体现了将要回归尘世的无奈,“寂寂”“潺潺”极写春山景色的美好,强化渲染了作者孤寂忧伤的心情。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秋夕远怀 元 稹 旦夕天气爽,风飘叶渐轻。 星繁河汉白,露逼衾枕清。 丹鸟月中灭,莎鸡床下鸣。 悠悠此怀抱,况复多远情。 (1)请赏析本诗颔联的表达特色。 答:    (2)有人说,此诗最妙处是在时间推移中诗人的情感愈加浓烈。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    答案: (1)本诗颔联选取了繁星、河汉、露水等景象;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由外部环境写到屋内陈设,层次分明;“白”和“清”表现了色调的清冷。 (2)首联以“风飘叶渐轻”表现诗人内心因漂泊而产生的淡淡的忧伤;颔联由繁星满天到河汉露白,体现了由夜晚到清晨的时间变化,“逼”和“清”表明诗人凄清伤感的感情进一步加深;颈联的“丹鸟月中灭”是说萤火虫看不到了,表明美妙的夜景消失了;尾联中“况复”句表明诗人的感情又多了一重对远方人的思念,直抒胸臆,情感愈加浓烈。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题目: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答:    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的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这首诗歌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判断的依据。 答:    答案:诗眼是“交情”。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以象征意义,从而表现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6.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① [宋]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答:    (2)“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 答:    (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1)本题考查通过鉴赏诗歌语言来分析诗歌形象的能力。(2)本题考查通过分析重要诗句把握诗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