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程复习构想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 4 5角度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检测
PAGE
PAGE 7
5角度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题组一 表现手法专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二兄入蜀
卢照邻
关山客子路,花柳帝王城。
此中一分手,相顾怜无声。
诗的前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前两句主要运用了反衬(对比)的表现手法。首句用“关山”二字概括了蜀道的艰险,次句“花柳帝王城”,写出了“二兄”出发的地点——长安,歌舞升平,一派繁华的景象,前后形成鲜明对比。诗人以长安的繁华反衬亲人在艰险的蜀道上将会感到的孤苦、凄凉,着墨不多,感情却更加深沉。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
解析:这首诗因眼前景物起兴,以抒发感慨。淮河两岸舟船背驰而去,了无关涉;一过淮水,似乎成了天造地设之界。这里最幸运的要数那些在水面翱翔的鸥鹭了,只有它们才能北去南来,任意翻飞。两者相比,感慨之情自见。“波痕交涉”之后,著以“亦难为”三字,凝聚着作者的深沉感喟,藏锋不露,含思婉转,颇具匠心。
答案:诗人采取了虚实相生的写法,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渴望。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驿台
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分条简析。
答:
答案:①以虚写实。闺妇看“当窗柳”遥思宦游人,宦游人见“扑地花”远想闺妇,两种思念的伤感皆是诗人的想象,却真切动人,收“实”之功效。
②情景交融,以物衬情。闺妇见柳丝柔长、柳色萋萋,思念宦游人;宦游人见花飞遍地、满目凋残,遥想妻子空闺独守、盼夫归来。写尽花柳伤春意,烘托两地相思苦、惆怅情。
③对仗与比喻。一、二句巧用对仗,使诗文形式整齐,音节顿挫。“柳”喻“留”,隐指闺妇情愫如柳丝不绝;“花”喻“妇”,隐指妻子韶华流逝如落花随春而去。
④从“双方”同时写起,即“居人思客客思家”,则更为感人。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1)上阕是如何表现“凄冷”的?
答:
(2)全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的形象、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答题模式:词语的赏析:整合句中相关意象翻译+结合前后句分析+表现手法。分析表现手法:结合全词分析手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中心。分析思想感情:陈述全诗内容+结合冷词热词+突出情感主题。
对两个动词的赏析:收、出。两个动词意思相对,并且一般情况下动词的使用都是和拟人手法的运用紧密结合的。
答案:(1)阴雨连绵,偶尔放晴,却已薄雾昏暝,难得片刻的晴朗心情,这是凄冷之一;闻雁叫,却难见被云雾遮挡的鸿雁,更浸染思念亲朋情怀,景中寓情,这是凄冷之二。
(2)诗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上阕寓情于景,写秋雨秋云无雁影,渲染凄寒的氛围;下阕以照壁孤灯、夜永之景衬情,把旅居之人酒后的孤独、冷清刻画得很清晰。全诗表达了羁旅孤栖、难熬寒夜、思念亲朋的思想感情。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①
杜 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①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
解析:这首诗写频频飞入草堂书斋里的燕子的情景。首句说茅斋的低矮狭窄,“熟知”,是就燕子而言的。连江上的燕子都非常熟悉这茅斋的低小,大概是更宜于筑巢吧!所以第二句接着说“故来频”。三、四两句就细致地描写了燕子在室内的活动:筑巢衔泥点污了琴书不算,还要追捕飞虫甚至碰着了人。诗人以明白如话的口语,作了细腻生动的刻画,给人以逼真的实感。
答案: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全程复习构想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2.3.1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
- 全程复习构想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一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检测.doc
- 全程复习构想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2.3.3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
- 全程复习构想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2.3.2 我国的政党制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
- 全程复习构想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3 文言虚词的7大推断技法检测.doc
- 全程复习构想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4 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检测.doc
- 全程复习构想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2.4.1 走近国际社会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
- 全程复习构想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2.3.4(微专题)把握区分政治生活五个“主体”专题讲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
- 全程复习构想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5 文言翻译的7处采分点和6字诀检测.doc
- 全程复习构想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6 方言断句2步骤检测.doc
- 全程复习构想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五 扩展语句 压缩语段课件.ppt
- 全程复习构想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2.1.3(微专题)“意义、影响类”主观题专题讲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
- 全程复习构想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 2 4角度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ppt
- 全程复习构想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8 文言文的概括分析课件.ppt
- 全程复习构想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一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知识储备课件.ppt
- 八年级数学下册 14.1.1 函数同步练习 (新版)北京课改版.doc
- 全程复习构想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知识储备01课件.ppt
- 八年级数学下册 14.1.1 函数导学案 (新版)北京课改版.doc
- 八年级数学下册 14.1.2 函数同步练习 (新版)北京课改版.doc
- 八年级数学下册 14.1.2 函数导学案 (新版)北京课改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