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医第10章 的肠杆菌科_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医第10章 的肠杆菌科_1

主讲人: 《中 华 医 学 检 验 全 书》 主 编 北华大学临床微生物学 教 授 李影林 2010年10月; ; 第一节 埃希菌属 (Escherichia) ;学习大肠埃希菌有何意义?; 一、生物学性状 ; 1.对营养要求不高,自身合成能力很强 。 2.兼性厌O2 15~45℃均可发育,最适温度37℃,最适pH7.4~7.6。 3.在普通琼脂上可形成光滑、湿润、灰白色半透明、凸起、边缘整齐中等大小(2~3mm)的菌落。 4.在血平板上生长更佳,某些菌株(溶血性菌株)可产生β溶血。 ; (1)SSA—指示剂为中性红,分解乳糖产酸的细菌(大肠埃希菌)呈红色菌落 (2)中国蓝;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三)生化反应 ; I M V C I M V C + + - - - - + +; (四)Ag构造复杂 主要有O、H、K三种Ag; 2.H-Ag ⑴本质—其化学组成为鞭毛蛋白 ⑵性质—不耐热 ⑶其特异性取决于多肽链排列顺序和空间构型 ; 3.K-Ag ⑴本质—化学成分是多糖 ⑵性质 ⑶细菌的种类不同,其名称也不同 E.coli-K-Ag S.typhi;(五)抵抗力 ; 二、致病性 ; (1)志贺毒素Ⅰ和Ⅱ(Shiga toxins,Stx-Ⅰ,Stx-Ⅱ) (2)耐热肠毒素a和b (heat stable enterotoxin,STa,STb) (3)不耐热肠毒素Ⅰ和Ⅱ (heat labile enterotoxin,LT-Ⅰ,LT-Ⅱ) (4)溶血素A ; (1)志贺毒素Ⅰ和Ⅱ (Shiga toxins,Stx-Ⅰ,Stx-Ⅱ) ①产生菌株及作用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 E.coli,EHEC)可表达志贺毒素,引起上皮细胞微绒毛的破坏。 ②性质 Stx-Ⅰ与志贺菌产生的志贺毒素基本相同。 Stx-Ⅱ则有60%的同源。 两型毒素均由溶原性噬菌体介导。 ;③结构及作用;④作用机制;①产生菌株及作用 肠产毒素性大肠埃希菌(enterotoxigenic E.coli,ETEC)产生耐热肠毒素由质粒编码。STb与人类疾病无关 。 ②STa 的性质 : A.低分子量多肽; B热稳定(100℃20min不失活) C.免疫原性差。 ③STa的作用机制: 与LT-Ⅰ不同。是通过激活肠黏膜细胞的鸟苷环化酶使cGMP水平↑→引起腹泻,细菌产生肠毒素的能力与 两种Plasmid有关。 应当指出的是:STa阳性菌株同时产生LT,具有更强的致病性。; (3)不耐热肠毒素Ⅰ和Ⅱ (heat labile enterotoxin,LT-Ⅰ,LT-Ⅱ) ①产生菌株及作用 肠产毒素性大肠埃希菌(enterotoxigenic E.coli,ETEC)产生耐热肠毒素由质粒编码。 LT-Ⅱ与人类疾病无关 LT-Ⅰ 是引起人类胃肠炎的致病物质,在结构和功能上与霍乱弧菌产 生的肠毒素密切相关。 ② 特点:不耐热 ③结构: ; LT-Ⅰ ↓ 小肠上皮C的腺苷环化E 刺激前列腺素 的释放和炎症因子 ↓ 的产生 ATP→cAMP ↓ 促进肠粘膜分泌功能 进一步导致水 ↓ 分的丧失 引起腹泻 ;

文档评论(0)

ahui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