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7
工业微生物育种实验
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的诱变和筛选鉴定
关于菌株的几个概念:
野生型菌株:从自然界分离到的微生物在其发生突变前的原始状态。
营养缺陷型:野生型菌株经过人工诱变或自然突变失去合成某种营养的能力,只有在基本培养基中补充所缺乏的营养因子才能生长。
原养型:营养缺陷型菌株经回复突变或重组后产生的菌株,其营养要求在表型上和野生型相同
关于培养基:
基本培养基(minimal medium,MM):仅能满足微生物野生型菌株生长需要的培养基,用[-]来表示。
完全培养基(complete medium,CM):凡可满足一切营养缺陷型菌株营养需要的天然或半组合培养基。用[+]来表示。
补充培养基(supplemental medium,SM):凡只能满足相应的营养缺陷型生长需要的组全培养基,它是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该菌株不能合成的营养因子而组成。
摘要:本实验选用紫外线为诱变剂,来诱发大肠杆菌突变,并用青霉素法淘汰野生型,逐个测定法检出缺陷型,获得100#大肠杆菌菌株,最后经生长谱法鉴定出该菌株为脯氨酸缺陷型。
关键词:大肠杆菌 紫外线 营养缺陷型 青霉素 逐个测定法 生长谱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营养缺陷型突变株选育的原理。
2、学习并掌握细菌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的诱变、筛选与鉴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筛选营养缺陷型菌株一般具有四个环节:诱变处理、营养缺陷性的浓缩、检出、鉴定缺陷型。
本实验选用紫外线为诱变剂,来诱发突变,并用青霉素法淘汰野生型,逐个测定法检出缺陷型,最后经生长谱法鉴定细菌的营养缺陷型。
三、实验器材
离心机,紫外线照射箱,冰箱,恒温箱,高压灭菌锅;三角烧瓶,试管,离心管,移液管,培养皿,接种针
四、实验材料
(一)菌种 E.coli
(二)培养基、
LB培养液:酵母膏,0.5g;蛋白胨,1g;NaCl,0.5g;水,100ml,pH7.2 121℃灭菌15min
2×LB培养液:其它不变,水,50ml。
基本培养基: 葡萄糖 0.5 g,(NH4)2SO4 0.1 g,柠檬酸钠 0.1 g,MgSO4·7H2O 0.02 g,K2HPO4 0.4 g,KH2PO4 0.6 g,重蒸水 100 mL,pH 7.2,110℃灭菌 20 min。 配固体培养基时需加 2%洗涤处理过的琼脂。全部药品需用分析纯,使用的器皿 需用蒸馏水或重蒸水冲洗 2~3 次。
无N基本液体培养基:
K2HPO4,0.7g;KH2PO4,0.3g; 柠檬酸钠 3H2O,0.5g;MgSO4 7H2O,0.01g; 葡萄糖2g;水100ml,pH7.0 110℃灭菌20min
2N基本培养基:
K2HPO4,0.7g;KH2PO4,0.3g; 柠檬酸钠 3H2O,0.5g;MgSO4 7H2O,0.01g; (NH4)2SO4,0.2g;葡萄糖2g;水100ml,pH7.0 110℃灭菌20min
完全培养基同LB培养基,配置固体培养基,需加 2%的琼脂。
混合氨基酸和混合维生素
五、实验步骤
(一) 诱变处理
1th day,接种:取一环E.coli于5mlLB液体三角瓶中,37℃培养过夜。
2th day,诱变:早上添加5mlLB液,继续培养5小时,取5ml菌液与离心管中,离心(3500rpm)10分钟(注意配平,相对两管相差不超过0.01g),弃上清,加生理盐水5ml,打匀沉淀,吸菌液3ml于75mm培养皿内,将培养皿置于15W紫外灯下30cm处(处理前紫外灯预热30min),将培养皿连同盖一起置于15W紫外灯下灭菌1min,然后打开皿盖照射1-3min,照射后先盖上皿盖再关灯。吸3ml 2倍LB液加入处理过的菌液平皿内,混匀,用黑布(纸)包好,置37℃避光培养12h以上。
(二) 营养缺陷型浓缩(淘汰野生型)
3th day,延迟处理:吸菌液5ml于离心管中,3500rpm离心10min,弃上清。离心洗涤两次(加生理盐水至原体积,打匀沉淀,离心,弃上清,重复一次),最后加生理盐水制成5ml菌悬液。取0.1ml菌液于5ml无N培养基中,37℃培养12h。(消耗体内的N素,使停止生长,避免缺陷型被以后加入的青霉素杀死)
4th day,初筛:按1:1比例加入2N基本培养液5ml,加5万U/ml青霉素钠盐溶液100ul,使青霉素在溶液中的最终浓度约为500U/ml,再放入37℃培养。(野生型利用氮大量生长,细胞壁不能完整合成而死亡。缺陷型因不长避免被杀死)。
5th day,从培养12、14、16、24小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2-3个时间段)的菌液中分别取0.1ml菌液到基本及完全培养基两个培养皿中,涂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