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学设计枣庄八中南校高二语文组王慧讲述.doc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学设计枣庄八中南校高二语文组王慧讲述.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学设计 枣庄八中南校高二语文组 王慧 课 题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课 型 现代文阅读新授课课 时两课时 教 具  多媒体教学目标知识点1.了解梁实秋及其作品。 2.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能力点1.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2.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品味文中一些富含深意的语句。 教育点1.体会并学习梁实秋对老师深深的怀念和敬佩的情感。 2.教育学生应常怀感恩之心。重难点1.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2.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文本研习与对话) 一、激趣导入,检查预习 (PPT) 齐读“课前小积累” 1、您的工作在今朝,却建设着祖国的明天;您的教学在课堂,成就却是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2、您的岗位永不调换,您的足迹却遍布四方;您的两鬓有一天会斑白,您的青春却百年不衰。 3、在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愚昧走向文明的路上,您用生命的火炬,为我们开道。 师:同学们知道这几句话是形容谁的吗? 生(齐):老师 师:是呀。老师“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枝残,种花容易树人难。幽谷飞香不一般,诗满人间,画满人间,英才济济笑开颜。”今天我们就共同领略国学大师梁实秋先生的老师的风采。 (PPT) 梁实秋(1903——1987) :号均默,原名梁冶华、梁秋实,字实秋。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文字创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雅舍小品》、《英国文学史》、《莎士比亚全集》。 师:梁实秋是台湾卓有成就的文学研究家、翻译家,同时也是被台湾尊为散文一代宗师的小品散文大家。他的散文小品,广泛涉及人生世态,且因洞察人生百态,文笔机智闪烁,谐趣横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文采。晚年怀念故人、思恋故土的散文更写得深沉浓郁,感人至深。本文是梁实秋散文中写人的名篇,作者用风趣幽默而又饱含深情的笔调刻画了一个貌丑性凶但却敬业爱生的独特的老师形象。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他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板书)。我们先来展示一下我们预习的成果: (PPT) 1.给下面加点的字的注音: 有棱有角 椭圆形 狞笑 油渍 瓢 淘汰 鼾声 敷衍 鼻涕 荪 琅琅上口 胡诌 冗长 删削 扑拙 突兀矫健 孑孓 玉箸 2.解释下列词语: 惟妙惟肖: 有板有眼: 勃然大怒: 惟妙惟肖: 有板有眼: 勃然大怒: 按捺不住: 眉飞色舞: 抑扬顿挫: 朴拙: 突兀矫健: 目标导航,自主阅读 (PPT展示教学目标) 1.(教师预设)写人的散文,往往要了解这样一些基础的信息: 人——事情——品格——手法——作者情感。 请速读课文,围绕这五个方面,快速梳理文章内容。 (走进文本,触摸语言,感知人物,整体把握) 提示自读要求:不动笔墨不读书,标注自然节,将有触动的句子圈点勾画出来,并将自己的感悟记录在书本的空白处。 明确:徐锦澄老师。1、印象最深:绰号凶,形貌不修边幅,行为凶,开口就骂人。2、使“我”受益最多:选辑教材新旧兼收,介绍作者亲切自然,提高了我的学习兴趣;朗读课文抑扬顿挫;批改作文大刀阔斧;教我写作技巧点石成金,受用终生。3、感情:怅惘,敬慕。 三、合作学习,交流探究 (对话文本,学会审美) 1、请用一些词语概括出国文老师的特点。 明确:丑、不修边幅、书呆气、糊涂、爱喝酒、真性率直、平等对人、有趣;有才气(眼界宽、对作品领会深入、修改文章老辣)。 教师与学生对话: 师:我对国文老师的感情怎样?前后有何变化? 生:可笑——有兴趣——佩服——真心佩服——感恩——怀念 师:文中除第2自然段和末段提及“徐老虎”外,其余的地方既不用这绰号,也不直呼其名“徐镜澄”,而是一律以“先生”、“老先生”、“徐先生”、“徐老先生”称之。这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又,末段虽然也提及“徐老虎”这一绰号,但他所表达的感情跟第2自然段称“徐老虎”一样吗? 生:不称绰号,不直呼其名,而以“先生”称之,这反映出作者对他的尊敬之情。第二自然段给徐先生上绰号,那是少年时的不懂事。末段再以“徐老虎”称之,那是一种怀念,表达出对老师教育之恩的感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