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8驱虫剂2009新.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8驱虫剂2009新

第十八章;临床症状:;三、组方大法 1、驱虫药为主 ①蛔虫:使君子、苦楝根皮 ②绦虫:槟榔、南瓜子 ③钩虫:榧子 ④蛲虫:雷丸、苦楝根皮 2、配伍 ①寒者:干姜、附子、花椒 ②热者:黄柏、黄连 ③病势急而属实者:大黄、二丑 ④体弱气虚者:人参、白术 ⑤腹胀者:木香、枳壳 ;四、使用注意 1、注意饮食及服用方法。 宜在空腹时服用,尤以临睡前服用为妥,并应忌食油腻香甜之物。 2、注意用药剂量 3、注意治疗禁忌(脾胃虚弱、年老体弱、孕妇) 4、注意保胃气以善其后 5、注意中西结合,查找病原,虫卵检查;乌 梅 丸 ;组成: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去皮,花椒出汗四两,桂枝去皮六两,黄柏六两,黄连十六两,人参六两。 用法:上药各为末,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纳臼中,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食前以饮送下,一日三次。稍加至二十丸。若作汤剂,用量按病情酌定。 功用:温脏安蛔。 主治:蛔厥证。 久泻久痢属寒热错杂,正气虚弱者。 ;主治;病机分析;立法:安蛔止痛;乌梅:;如何解除厥逆? ①辛苦酸安蛔止痛。 ②清热散寒,形成蛔虫回返肠道的条件。 ③连柏苦降,使蛔虫退出胆道。 ④调和气血,以顺接阴阳,解除厥逆。 配伍特点:以味安蛔,温清并用 ①酸苦辛并进,使“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 ②温清并用而以温为主,邪正兼顾;现代研究;作用机理;2.久泻久痢属寒热虚实错杂者;运用:;比 较;胆道蛔虫症 龙某某,突发胃脘偏右疼痛4日,呈阵发性,发时痛如刀绞,如顶如钻,坐卧不安,辗转躁烦,恶心不止,呕吐苦汁,汗出身冷,四肢厥逆,畏寒发热,白晴微黄,查:白细胞13000/mm3,中性84%,淋巴16%,剑突下偏右压痛,无明显肌紧张及反跳痛,肠鸣音亢进。诊为“胆道蛔虫病”。门诊观察3日,迭进解痉、镇静、利胆、输液、抗感染等治疗,罔效。;  诊其脉弦数,舌尖红,苔黄滑。诊为“蛔厥”。拟乌梅汤:乌梅15g,黄连9g,黄芩12g(因黄柏缺代之),炒川椒9g,细辛3g,桂枝9g,干姜9g,制附片12g(先煎1小时),党参12g,当归9g。2帖尽剂,诸症消失。继以乌梅丸3克,日2次。越5日,体力恢复,劳动如常。        [重庆医药(1990;1:22)];对蛔虫的麻醉作用 将未用驱虫药物手术直接取出十分活跃的蛔虫,分别放入摄氏37oC生理盐水及30%和5%的乌梅丸溶液中,2 分钟后发现,生理盐水中的蛔虫仍十分活跃,而30%药液中的蛔虫则呈静止死亡状态。5% 药液中的蛔虫活泼性明显下降,复将30%药液中的蛔虫放入生理盐水溶液中,2~3分钟后活跃性恢复,放入10%葡萄糖溶液中则活泼性恢复更快。;胆道鞭毛虫症 一慢性胆囊炎患者,胆汁中发现人字型鞭毛虫,屡治无效,迁延9年之久。收住院后,先后以调和胃气,理气和血止痛之方药治疗未效。后改用乌梅汤加鹤虱、雷丸,服2剂后病情好转。再服原方3剂,症状完全消失,经胆汁化验检查,已无人字型鞭毛虫,病告痊愈。     [江西中医药(1960;3:24)];久痢 某男。主诉:腹痛,少腹下坠,大便带白色粘冻八年余,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每当发作时,腹部下坠有便意,轻微里急后重,大便日行6~8次,粪便挟粘液色白如涕,不带血,有腥臭味,中西药治疗效果不佳。初诊时见面色苍白少华,体倦乏力,形体消瘦,口甘口粘,但饮食如常,脉缓滑无力,舌质红,苔薄黄稍腻。;  以乌梅丸改汤剂加减治之,药物:乌梅30克,细辛3克,桂枝9克,党参30克,附子9克,川椒6克,黄柏12克,当归9克,黄连9克,干姜炭12克 ,诃子肉15克,炒扁豆30克,煅龙牡各30克。水煎服。6剂服下,腹痛下坠除,大便日行减至2~3次。原方继进10剂,大便粘液止,日行一次,粪便色黄成形。以参苓白术散加减巩固疗效,随访至今未发。;第十九章涌吐剂;一、概念:凡以涌吐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涌吐痰涎、宿食、毒物等作用,用以治疗痰厥、食积、误食毒物等证的方剂,统称为涌吐剂。属于“八法”中的“吐法”。 二、适应证: 中风、癫狂、喉痹之痰涎雍盛,痰阻喉间; 宿食停积胃脘; 误食毒物尚在胃中; 干霍乱吐泻不得等。 病情急迫而又急需吐出之证。 ;使用注意事项: 1、催吐剂作用峻猛,虽能祛邪,但易伤正,故对老弱体虚、小儿、孕妇、产后,或高血压患者、心脏病、喘促气逆者,或有各种慢性病患者、气血不足者均当慎用或禁用。 2、应用催吐剂时,须令患者避风;以防吐后体虚而易受邪感冒。 3、服催吐剂后可以手指、翎毛等刺激咽喉,引起反射性呕吐以助探吐。 4、若服???吐剂后,呕吐不止,可服用姜汁等止吐,或按

文档评论(0)

ajiangyoulin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