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9第九章:液体新制剂-2013
第九章 液体制剂;本章内容;本章学习要求;第一节 概述;一、液体制剂的特点和质量要求;2、缺点:
1)易化学降解·
2)携带、运输、贮存不方便
3)水性液体制剂易霉变,须加入防腐剂
4)非均相液体制剂易产生物理稳定性问题 ;1、均相液体制剂:应澄明
2、非均相液体制剂:应分散均匀,浓度准确
3、口服液体制剂:外观良好,口感适宜·
4、外用液体制剂:无刺激性
5、保存、使用过程不霉变
6、包装容器适宜,方便患者携带和使用·;二、液体制剂的分类;不同液体制剂性质的比较;(二)按给药途径分类
内服液体制剂:如合剂、乳剂、糖浆剂等
皮肤用液体制剂:如洗剂等
外用液体制剂:五官用液体制剂:如滴鼻剂、含 漱
剂等
直肠、阴道、尿道用液体制剂:
如灌肠剂、灌洗剂等 ;第二节 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一、液体制剂的常用溶剂;(一)极性溶剂;(一)极性溶剂;(一)极性溶剂;(二)半极性溶剂; 2、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
药用一般为1,2-丙二醇·
毒性小,无刺激·
能延缓许多药物的水解,增加稳定性
能促进药物透过皮肤和粘膜的吸收;3 、聚乙二醇(PEG):·
液体制剂中常用PEG300-600
可溶解一些有机物、无机盐
对易水解的药物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有一定的保湿作用,能增加皮肤的柔韧性··;(三)非极性溶剂;(三)非极性溶剂;(三)非极性溶剂;(一)增溶剂 (solubilizers) ;(一)增溶剂
增溶剂的最适HLB值为:
常用的增溶剂为:
;(二)助溶剂(hydrotropy agents)
助溶: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主要是水)中的溶解度。这第三种物质称为助溶剂。
助溶剂可溶于水,多为低分子化合物(不是表面活性剂)。
;常见的难溶性药物与其应用的助溶剂 ;(三)潜溶剂(cosolvent)
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在某一比例时,药物溶解度比在各单纯溶剂中的溶解度大,而且出现极大值,这种现象称为潜溶,这种混合溶剂称潜溶剂。
常与水组成潜溶剂的有: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山梨醇等。
;(四)防腐剂(preservative)
1.防腐的重要性
Ch.P2010年版二部规定:
口服药品:1g或1ml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
外用药品:1g或1ml不得检出绿脓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液体制剂:1ml含细菌数不得超过100个,霉菌、酵母菌数不超过100个 。
;3.防腐措施
1.防止污染(环境、操作室、用具设备、人员、操作过程等)
2.严格控制辅料的质量
3.添加防腐剂;优良防腐剂的条件:
无毒、无刺激性、内服者应无特殊臭味
水中有较大溶解度,能达到防腐需要的浓度
不影响药物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
防腐剂也不受药物的影响
对大多数微生物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本身理化性质和抗微生物性质稳定,不易受热和pH值的影响
长期贮存应稳定,不与包装材料起作用;4.常用防腐剂·
(1)对羟基苯甲酸酯类:
又称尼泊金类或羟苯烷基酯类
包括:对羟基苯甲酸甲、乙、丙、丁酯
抑菌作用随碳数增加而增加,但溶解度则减小
酸性、中性溶液中有效·
本类防腐剂混合使用有协同作用
与PEG、聚山梨酯产生络合作用,增加溶解度,但不增加其抑菌作用;3.常用防腐剂
(2)苯甲酸及其盐:
苯甲酸:·
未解离分子抑菌作用强,因此其在酸性溶液中效果好·;防腐作用较尼泊金弱,但防发酵能力强,两者联合对防止发霉、发酵最为理想·
苯甲酸钠:
酸性溶液中防腐能力与苯甲酸相当,pH>5均明显下降 ;3.常用防腐剂
(3)山梨酸及其盐:
山梨酸:·
未解离分子防腐,最适pH 4
易氧化,可加没食子酸、苯酚使其稳定
与其他抑菌剂或乙二醇联合产生协同作用
山梨酸钾、钙:
作用相同,水中溶解度更大
酸性溶液中使用 ·;4.常用防腐剂
(4)苯扎溴铵(新洁尔灭):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毒性大,一般仅用于外用制剂;
酸性、碱性均稳定,耐热压灭菌
(5)醋酸氯己定(醋酸洗必泰):广谱杀菌剂
(6)其他防腐剂:
邻苯基苯酚·、桉叶油、桂皮油、薄荷油等;(五)矫味剂(flavoring agent)·
掩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