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孵 化 问 题 菩率 析
PAGE
PAGE 10
孵 化 问 题 剖 析
孵化问题,通常可归咎为三个方面的问题:孵化厅的管理问题、种蛋管理问题或种鸡群的管理问题。在一个企业内部,孵化厅人员、种蛋管理人员和种鸡场人员应相互协作,成为一个团队;当出现雏鸡质量和孵化率问题时,不应相互推卸职任,而应共同寻找线索和分析原因。
本文以提要的形式,列举受精率低下、胚胎中死、弱雏和异常孵化现象的可能原因。供大家参考。
一、照蛋透亮(白蛋),打蛋呈现白色点状胚盘,无血液,无精蛋。
1. 公鸡未达到性成熟。
2. 公鸡产出的精子不正常。
3. 公鸡数量太少,交配频率低;公鸡数量太多,相互争斗,干扰交配。
4. 异常天气条件。
5. 老龄种鸡。如果此问题与公鸡有关,可替换年轻公鸡。
6. 种鸡群疾病。皱壳、畸形或薄壳蛋常常说明鸡群有疾病。
7. 超重,尤其在肉用种公鸡。
8. 营养缺乏或过剩,严格限饲。
9. 腿脚问题,尤其在重型公鸡。
10. 某种药物,杀虫剂,化学物品,毒素和霉菌毒素。
11. 寄生虫,如螨。
12. 地面空间不够。
13. 在上述许多情形中,常常看到交配频率较少,或不交配,它们常是无精蛋的直接原因。
14. 光照不够(强度和长度)。
15. 不恰当的人工授精程序(如果采用人工授精)。
二、照蛋透亮(白蛋),打蛋呈现变大的胚盘,无血液,受精蛋,被叫做“无胚胎的囊胚”。
1. 储蛋时间长。储蛋时间不能超过七天。
2. 储蛋条件差,温度太高或太低。温度波动。温度应在15.6--18.3C范围内。
3. 福尔马林熏蒸不恰当(太剧烈,或在孵化12--96小时内)。不正确的喷雾或泡沫消毒。
4. 在种蛋管理和运输过程中,由于震动、温度突变(温度上升或下降太快),种蛋受损。
5. 蛋壳封闭--抑制呼吸。
6. 孵化前期温度高。
7. 种鸡周龄太小或太大。
8. 遗传异常或疾病。
9. 种鸡群疾病。
10. 基础器官系统不能正常发育。
11. 洗蛋温度太高。
12. 蛋传感染(如沙门氏菌)。
13. 药物、毒素、杀虫剂等。
14. 捡蛋不完全或次数少。
三、照蛋透亮(白蛋),打蛋呈现血环或孵化前三天死亡的小胚胎,看不到黑眼睛。
1. 储蛋时间太长,或温度不恰当。
2. 熏蒸不恰当--太剧烈,或在孵化12-96小时内实施。
3. 孵化早期温度高。
4. 孵化早期湿度低。
5. 在运输途中由于震动种蛋受损。
6. 种鸡群疾病。
7. 老龄种鸡。
8. 胚胎发育事故。
9. 遗传异常。
10. 严重的营养缺乏,如生物素,维生素A,铜,维生素E,硼,或泛酸。
11. 经常与低受精率有关。
12. 药物、毒素或杀虫剂。
13. 污染。
14. 产出时胚胎欠发育。内胚层前期或早期内胚层的形成应在产出时完成。
四、孵化3-6天的死胚,可见卵黄囊循环系统,胚胎位于左侧,无蛋齿。
1. 见三1-14。
2. 通风不足,蛋壳封闭,或二氧化碳1%。
3. 翻蛋不恰当1次/小时,或6次/小时;翻蛋角度不恰当。
4. 维生素缺乏维生素E,核黄素(B2),生物素,泛酸,或亚油酸。
五、孵化7-17天的死胚,胚胎有蛋齿、脚趾、羽毛囊(8天),羽毛(17天)。
1. 孵化温度、湿度、翻蛋、通风不恰当。低湿度增加主动脉弓的异常(13天)。
2. 污染。
3. 营养缺乏核黄素(B2)、维生素B12、生物素、烟碱、吡哆醇(B6)、泛酸、磷、硼、亚油酸。
4. 致死基因。
六、孵化18天后的死胚。
1. 孵化温度、湿度、翻蛋和通风不恰当。
2. 出雏温度、湿度和通风不恰当。
3. 污染,尤其是霉菌(黄曲霉菌等)。
4. 熏蒸太剧烈或时间过长。
5. 落盘时蛋受凉,或落盘太晚。
6. 蛋壳破损入孵前、孵化过程中、或落盘时。
7. 营养缺乏维生素D、维生素A、叶酸、泛酸、核黄素(B2)、维生素E、硒、维生素K、生物素、硫胺素(B1)、维生素B12、钙、磷、锰、亚油酸。
8. 胚胎异位,胚胎未移至恰当的出雏胎势。(见二十一)
9. 胚胎发育事故。未能实现肺呼吸、胚胎内部循环、肠道和卵黄囊的吸入。此时这些和其它一些变化非常重要。
10. 遗传致死基因、遗传异常。
11. 双胞胎。
12. 在啄壳和出雏过程中,出雏器开门太多。
13. 蛋壳质量差。
14. 种鸡疾病。
七、未啄壳,发育完好的胚胎,卵黄囊大;卵黄囊可能未完全包入腹腔壁,可能有残余蛋白。
1. 翻蛋不足,影响胚膜发育和营养吸收。
2. 孵化期间或落盘后,湿度太高。
3. 孵化温度太低。
4. 出雏器温度太高。
5. 鸡蛋受凉(如落盘时)。
6. 营养缺乏。
7. 遗传。
8. 胚胎发育事故。
9. 种鸡疾病。
10. 通风不足。
11. 种蛋贮存时间长。
八、已啄壳,发育完好的胚胎死在壳中。
1. 长期低湿或低温。
2. 出雏期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