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时期燕国墓葬制度.doc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周时期燕国墓葬制度

PAGE  PAGE 28 东周时期燕国墓葬制度 篇一:第四节东周时期燕国墓葬制度 第四节 东 周 燕 国 墓 葬 制 度 一 东 周 燕 墓 分 类 迄今为止,已经发掘并具体报道资料的东周燕墓约有169座,另外还有少量的瓮棺葬。这些燕墓主要分布于徐水大马各庄(1)、张家口白庙(2)、易县周仁村(3)、天津宝坻牛道口 (4)、河北新乐中同村(5)、天津南郊巨葛庄(6)、喀左大城子眉眼沟(7)、天津东郊张贵庄(8)、内蒙古赤峰市(9)、北京丰台区(10)、通县(11)、顺义县(12)、北京怀柔城北(13)、北京昌平 (14)、丰宁县凤山镇(15)、易县燕下都(16)、三河大唐迴、双村(17)、唐山贾各庄(18)、承德滦河 (19)(20)镇、怀来北辛堡。 已发掘的东周燕墓数量较少,而且大型墓葬被盗严重,这些都给我们的研究工作带来了困难,这里初步将已发现的东周燕墓分为四类: 第一类,双墓道大型墓,该类墓墓圹面积宏大,从80余平方米至350余平方米。目前,仅见于燕下都,且都被严重盗扰,有车马坑或大量车马器。这类墓见于战国中期和晚期。墓主身份应是高级贵族。 第二类,竖穴土坑铜器墓,墓圹面积相差较大,从3.5平方米至50余平方米,大多在10多平方米左右,年代为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应为中小贵族墓。 第三类,竖穴土坑陶器及小件器物墓,墓圹面积从不到1平方米至将近15平方米,大多为2平方米左右至4平方米左右,该类墓是东周燕墓主体,墓主应为一般平民,已发掘的这类墓葬年代多见于春秋中期至战国中期。 第四类,无随葬品墓,主要见于徐水大马各庄和张家口白庙遗址,墓圹狭小,有的仅有0.7平方米(如:大马各庄M9),多数无葬具,应是赤贫者的墓葬。 〖注释〗 (1)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 《河北徐水大马各庄春秋墓》,《文物》1990年第3期。 (2) 张家口市文物事业管理所:《张家口市白庙遗址清理简报》,《文物》1985年第10期。 (3) 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燕下都遗址外围发现战国墓葬群》,《文物》1965年第9期。 (4) 天津市历史博物馆考古队、宝坻县文化馆:《天津宝坻县牛道口遗址调查发掘简报》,《考古》1991年第7期。 (5)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新乐中同村发现战国墓》,《文物》1985年第6期。 (6) 天津市文化局考古发掘队:《天津南郊巨葛庄战国遗址和墓葬》,《考古》1965年第1期。 (7) 朝阳地区博物馆、喀左县文化馆:《辽宁喀左大城子眉眼沟战国墓》,《考古》1985年第1期。 (8)天津市文化局考古发掘队:《天津东郊张贵庄战国墓第二次发掘》,《考古》1965年第2期。 (9)王兆军:《内蒙古昭盟赤峰市发现战国墓》,《考古》1964年第1期。 (10)北京市文物管理处张先得:《北京丰台区出土战国铜器》,《文物》1978年第3期。 (11) 程长新:《北京市通县中赵甫出土一组战国青铜器》,《考古》1985年第1期。 (12)程长新:《北京市顺义县龙湾屯出土一组战国青铜器》,《考古》1985年第1期。 (13) 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北京怀柔城北东周两汉墓葬》,《考古》1962年第5期。 (14)北京市文物工作队: 《北京昌平半截塔村东周和两汉墓》,《考古》1963年第3期;苏天钧:《北京昌平区松园村战国墓葬发掘记略》,《文物》1959年第9期。 (15)丰宁县文化馆张汉英:《丰宁县凤山镇发现战国早期墓葬》,《文物资料丛刊》7。 (16)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燕下都》,文物出版社1996年;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河北易县燕下都第十六号墓发掘》,《考古学报》1965年第2期;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 队:《1964——1965年燕下都墓葬发掘报告》,《考古》1965年第11期;河北省文物管理处:《河北易县燕下都44号墓发掘报告》,《考古》1975年第4期。 (17)廊坊地区文物管理所、三河县文化馆:《河北三河大唐迴、双村战国墓》,《考古》1987年第4期。 (18)安志敏:《河北省唐山市贾各庄发掘报告》,《考古学报》第六册。 (19)承德离宫博物馆:《承德市滦河镇的一座战国墓》,《考古》1961年第5期。 (20)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河北怀来北辛堡战国墓》,《考古》1966年第5期;敖承隆、李晓东:《河北省怀来县北辛堡出土的燕国铜器》,《文物》1964年第7期。 二 主要燕墓地 (一)大马各庄墓地 该墓地位于河北徐水大马各庄村,于1986年发掘,清理墓葬总计37座。大马各庄29座能辨明墓向的春秋燕墓皆属北向,该墓地的春秋燕墓以屈肢葬式居绝对优势,在简报中论及的36座春秋墓中,32座葬式可辨,其中屈肢葬式的有26座,占葬式可辨墓的81.25%,直

文档评论(0)

1045141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