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泻下中成药新
泻下中成药;【概念】 ;【分类】 ;【使用注意】;大承气(汤)颗粒;燥热浊毒上冲 — 或发热、谵语;
热积内结 — 舌红苔黄厚而燥,脉沉实 ;【病机】 热邪、积滞壅结肠胃;
热盛津伤。
【治法】 泻下泄热,行气消积。
峻下热结(急下存阴)。 ;
;;;大黄附子丸 ;【用法】口服:
(1)大蜜丸,1丸/次,2或3次/日;
(2)水泛丸,6-9g/次,3次/日,温开水送服。
老年人及儿童酌减。
【功效】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寒积实证。症见便秘,脐腹冷痛或胁下偏痛,苔白,脉紧弦。 ;;;温脾丸;; 脾阳不足 传导失司— 大便秘结,苔白脉沉弦;
寒邪积滞 气机壅滞 — 腹痛,脐下绞痛,绕脐不止;
阻结肠中 阳气不达 — 喜温(得温则减)手足不温。
; 君:附子 — 温壮脾阳;
— 温散寒凝,以宣通寒积;
大黄 — 荡涤泻下,攻积通滞,(制性存用)。
· 附、黄相配,以温制寒,温中阳,下冷积。
臣:干姜 — 助附子温中阳以散寒凝;
佐:人参 — 补脾益气,防大黄泻下伤中;
使:甘草 — 和中调药。
* 配伍要点:
· 大黄的作用特点;
· 附子 + 大黄;
· 本方乃四逆汤 + 人参、大黄而成。;【现代应用】
1.肠痈 (急性阑尾炎) 。
2.肠粘连。
3.急性绞窄性肠阻梗 。
4.胆道蛔虫症 。
5.消化性溃疡 。
;【使用注意】
1.阳明腑实证者禁用。
2.阴虚便秘者慎用。 ;麻仁丸(胶囊);;【主治】脾约证。(胃肠燥热,津液不足之便秘证)
胃有燥热,脾津不足(胃强脾弱)
脾的功能为胃所约束(脾约)
津液输布失调
(肠道失以濡润) (但输膀胱)
大便干结 小便频数
*《素问》:“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
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
经并行。是脾主为胃行其津液也。”
【病机】肠胃燥热,脾津不足。
【 治法】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 君:火麻仁 — 滋脾润燥,滑肠通便。
臣:杏仁 — 苦泄降气,润肠通便;
白芍 — 养阴以助润下;
* 麻、杏、芍合???,养阴增液,润肠通便。
佐:大黄 — 通便泄热以除燥结之屎。
枳实 下气破气,行滞消胀,
厚朴 助黄、麻以降泄通便。
使(兼):蜂蜜 — 润燥滑肠,调和诸药。
* 配伍要点:
· 方中既滋液润肠,又泻热导滞,攻润相合;
· 本方乃小承气汤 + 麻、杏、芍、蜜而成。;;十枣丸(散剂、胶囊);;1.悬饮证。
上迫于肺 — 咳嗽痰唾,短气,甚则不得卧;
水饮内停 饮停胸胁 — 胸胁牵引作痛,
邪气壅盛 气机阻滞 — 心下痞硬;
犯胃,胃气上逆 — 干呕;
上扰清阳 — 头痛目眩;
水饮内结 — 苔滑,脉沉弦。
2.水肿腹胀之实证:
· 一身悉肿,身半以下为甚,腹胀喘满,二便不利。
【病机】水饮内停,正邪俱盛。
【治法】攻逐水饮。 ;
;;;通幽润燥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