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凝血实验报告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凝血实验报告分析

凝血实验报告分析 凝血实验报告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摘要 【目的】通过测定某些条件下血液凝固的时间,探究不同因素物质对于血液凝固的影响。【方法】采用颈动脉放血取血,用不同的因数处理各试管中的血液,记录凝血时间。【结果】肝素,2%的草酸钾,石蜡会导致血液凝固变慢甚至不凝固。棉花,肺组织浸液会大大加快血液凝固。【结论】棉花、肺组织浸液、生理盐水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石蜡油、肝素、草酸钾使血液凝固变慢甚至不凝固。并且外源性凝血时间比内源性凝血时间短。 关键词:抗凝;内源性;外源性 引言 血液凝固的过程是由许多凝血因子参加的酶促反应。根据血液凝固过程中凝血酶原激活途径不同,可将血液凝固分为内源性激活途径和外源性激活途径。内源性凝血是指参与血液凝固的凝血因子全部存在于血浆中;外源性凝血是指组织因子参与下的血凝固过程。本实验采用动物颈动脉放血取血,血液几乎未与组织因子接触。因此,凝血过程主要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作用,肺组织浸液中含丰富的组织因子,加入试管观察外源性凝血系统的作用。[1] 1.材料和方法 1.1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家兔 1.1.2实验仪器:注射器,试管,动脉夹,动脉插管,恒温水浴,秒表。 1.1.3实验药品:氨基甲酸乙酯,石蜡油,冰块,草酸钾,肝素,生理盐水,棉花,肺组织浸液。 1.2实验方法 1.2.1用200g/L 氨基甲酸乙酯(乌拉坦)按5ml/kg体重剂量给家兔耳缘静脉注射麻醉,将兔子仰卧固定在兔手术台上。 1.2.2切开颈部皮肤后(先去除颈部兔毛),分离颈外静脉,采血10ml,制备血浆和血清。 1.2.3分离一侧的经总动脉,头部用线结扎,向心端夹上动脉夹。用眼科剪在近结扎线处的血管壁剪一个“V”字的小口,向心方向插入动脉插管,用线结扎固定。以备取血之用。 1.2.4取10支试管,编号1-10.按照下图预先加入各个准备物。 1.2.51-8号试管各加入血液2ml,9号管有纤维蛋白,10号去除纤维蛋白。立即用秒表记时间,每隔15s将试管倾斜一次,观察血液是否凝固,至血液成为凝胶状记下时间。 1.2.6记录各管的凝血时间 2.实验结果 3.实验讨论 3.1 5号试管作为对照组,5号凝固是因为血液与试管壁接触,启动了内源性凝血过程。 3.2 1号试管(生理盐水)血液凝固时间比5号试管长,是因为血液稀释的血液凝固能力减弱。 3.3 2号试管(棉花)血液凝固时间比5号试管短,血液接触到粗糙的表面,引起血小板黏着,促进凝血。 3.4 3号试管70分钟内不凝固,由于石蜡油表面光滑,不易引起血小板黏着,即不易使血小板发挥促进凝血的作用。 3.5 4号试管(冰水)血液不凝固,酶的活性随着温度的不同而不同,冰水降低了血液中凝血酶的活性,使凝血过程减慢。 3.6 6号试管(肺组织浸液)血液凝固时间5号试管短,是因为肺组织浸液含组织因子,组织因子FⅢ启动了外源性凝血过程,加速了血液凝固过程. 3.7 7号试管(肝素)血液不凝固,是因为肝素是抗凝剂,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增长了血液凝固时间:①增强抗凝血酶Ⅲ与凝血酶的亲和力,加速凝血酶的失活;②抑制血小板的粘附、聚集。 +3.8 8号试管(草酸钾)血液不凝固,原因是草酸钾是抗凝剂与血液中Ca结合生成草酸钙 2+沉淀,减少了Ca,抑制了凝血过程。 3.9 9号烧杯血液不凝固,主要是因为内源性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纤维蛋白取出后会使血液不再凝固;10号烧杯中血液不凝固,可能因为当天温度过低,实验兔血液中缺少凝血因子等;实验时秒表记录时间及每隔十五秒倾斜一次试管,难免带来一定的人为误差。 5.实验结论 棉花、肺组织浸液、生理盐水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石蜡油、肝素、草酸钾使血液凝固变慢甚至不凝固。并且外源性凝血时间比内源性凝血时间短。 4.实验结论 棉花、肺组织浸液、生理盐水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石蜡油、肝素、草酸钾使血液凝固变慢甚至不凝固。并且外源性凝血时间比内源性凝血时间短。 5.参考文献 [1] 陆源,林国华,杨午鸣.机能学实验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篇二:血凝实验实验报告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来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及了解影响血液凝固的一些因 素。 (二)实验对象:家兔 (三)实验步骤:(略) (四)实验结果: 1、观察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实验中可见到静置杯内血液发生凝固。搅拌杯 内血液不凝固,但在毛刷上见到红色的血凝块,经水冲洗后毛刷上缠绕有白色丝状物。 2、观察影响血凝的一些理化因素:如下表9-1所示。 表9-3影响血凝的一些理化因素 实验条件 1.加少许棉花 2. 用石蜡油均匀涂试管内壁 3.放置37℃水浴 4.放置冰水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045141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