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耳针法060122l新
耳针;概 述;耳针的特点;一、耳与经络脏腑的联系;?手少阳经从耳后出耳上角,支脉入耳中
?足少阳经下耳后,支脉至耳中,出耳前
——手足三阳都联系耳部,阴经则通过经别合于阳经而与耳廓相通
?手太阳经筋亦“入耳中”
——耳部与全身经络的联系是相当密切的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之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耳与脏腑的联系;《厘正按摩要述》曰:“耳珠属肾,耳轮属脾,耳上轮属心,耳皮肉属肺,耳背玉楼属肝。”
进一步将耳廓分为心、肝、脾、肺、肾五部,说明耳与脏腑在生理功能上是息息相关的。 ;耳与经络、脏腑的关系;二、耳廓表面解剖;耳廓的解剖;耳廓的形态
耳郭是外耳的组成部分,依附在头的两侧,位于下颌窝和颞骨、乳突之间,呈垂直方向生长。上端正好与眉端和枕外粗隆的连线相切,表面凹凸不平,凹面向前向外(下称耳前),凸面朝后朝内(下称耳背),左右对称。
;耳轮
耳舟
对耳轮--上脚
--下脚
耳甲--耳甲艇
--耳甲腔
耳屏
耳垂;耳廓表面解剖;
耳廓的神经、血管与淋巴
耳廓的神经分布极为丰富。
其中脊神经有来自颈丛的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脑神经有来自三叉神经分支的耳颞神经、面神经耳支、迷走神经分支和舌咽神经分支合成的耳支及来自颈动脉丛的交感神经。 ;耳廓的动脉,来自颈外动脉的分支颞浅动脉和耳后动脉,在耳廓深部沿软骨膜行走。
耳廓的淋巴多成网状,主要流入耳郭周围的淋巴结。
;三、耳穴的分布;耳穴分布规律:倒置胎儿形;耳穴的分布规律; 四、耳穴部位和主治;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耳轮;(一)耳轮穴位 12区 11穴;[部位] 在耳轮脚处,即耳轮1区。
[主治] 呃逆、荨麻疹、皮肤瘙痒症、小儿遗尿、咯血、出血性疾病。
别名:膈;耳尖Ear Apex ;(二)耳舟穴位:6区6穴;(二)耳舟穴位:6区6穴;(三)对耳轮穴位 13区14穴;(三)对耳轮穴位 13区14穴;(三)对耳轮穴位 13区14穴;(四)三角窝穴位 5区5穴;(四)三角窝穴位 5区5穴; (五)耳屏穴位 4区9穴; (五)耳屏穴位 4区9穴;(六)对耳屏穴位 4区8穴;(六)对耳屏穴位 4区8穴;(七)耳甲穴位;肾Kidney;心Heart;内分泌Endocrine; (八)耳垂部穴位9区8穴; (八)耳垂部穴位9区8穴;面颊Cheek;扁桃体Tonsil; (九)耳背穴位 5区6穴; (九)耳背穴位 5区6穴; (十)耳根穴位 3穴;五、耳诊;耳穴阳性反应点的类型、特征及临床意义;2、变形:常见于慢性疾病;3、丘疹:常见于急性或慢性器质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皮肤病等。 多为点状丘疹和水泡样丘疹,高出周围皮肤,数目不等4、血管变化:常见于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急性炎症性疾病、急性出血性疾病。 常见有血管充盈、扩张或网状、条索状、海星状、环球状、弧状、蝌蚪状或鼓锤状。;5、脱屑:常见于皮肤病、吸收功能低下、带下病及内分泌功能紊乱等疾病;耳穴望诊的注意事项;六、耳穴的临床应用;3.功能紊乱性疾病
如胃肠神经官能症、心脏神经官能症、心律不齐、高血压、眩晕症、多汗症、月经不调、遗尿、神经衰弱、癔病等。
4.过敏及变态反应性疾病
如荨麻疹、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肠炎、过敏性紫癜等。
;5.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糖尿病、肥胖症、围绝经期综合征等。
6.其他
耳穴有催乳、催产,预防和治疗输血、输液反应,同时还有美容、戒烟、戒毒、延缓衰老、防病保健等作用。
;(二)选穴原则
1.按相应部位选穴
胃痛——取“胃”穴 目病——取“眼”穴
肩痹——取“肩关节”
2.按脏腑辨证选穴
脱发——取“肾” 穴
皮肤病——取“肺”、“大肠”穴;3.按经络辩证选穴
坐骨神经痛—— 取“膀胱”或“胰胆”穴
牙痛——取“大肠”穴
4.按西医学理论选穴
炎性疾病——取“肾上腺”穴
月经不调——取“内分泌”穴
; 5.按临床经验选穴
如“神门”穴有较明显的止痛镇静作用,“耳尖”穴对外感发热血压偏高有较好的退热降压效果。
另外临床实践还发现有些耳穴具有治疗本部位以外疾病的作用,如“外生殖器”穴可以治疗腰腿痛等。
;(三)操作方法
1.
针刺消毒:
75%酒精,或先2%碘酒,后以75%酒精脱碘。
深度:
以穿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
感觉:刺激时可有局部疼痛或胀痛,或有热感,酸麻感等。;2、电针法;3、埋针法;在耳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