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爱上武夷,爱上岩茶.doc
PAGE
PAGE 5
爱上武夷,爱上岩茶
一踏上武夷山的土地,茶乡的气息马上迎面扑来:映入眼帘的几乎都是有关茶、茶具、茶园、茶场的广告;在前往旅游景点的路边、山坡上到处都是一块一块的茶园,透过敞开的大门,很多居民的客厅、院子里都摆有齐全的茶具,或精美或别致,经常可以见到悠闲自得的人们,两人、三四人坐在一起品茶论茶,甚至可以听见“呼、呼”地吸茶声……
“千年儒释道,万古山水茶”,看来武夷山的茶文化不是徒得虚名。
名山出名茶,名茶耀名山。素有“奇秀甲东南”之誉的武夷山之所以蜚声中外,除碧水丹山、风光奇秀外,还在于武夷岩茶。武夷岩茶是中国乌龙茶中的极品,为我国十大名茶之一。武夷山是乌龙茶的发源地。因武夷山有“岩岩有茶,非岩不茶”之说,从而得名“武夷岩茶”。武夷岩茶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唐代民间就已将其作为馈赠佳品,宋元时期已被列为贡品。元大德6年(1302年),朝廷在武夷山设“皇家焙茶局”,创建御茶园,从此,武夷岩茶正式成为贡品。清康熙年间,武夷岩茶开始远销西欧、北美和南洋诸国,当时欧洲人曾把它作为中国茶叶的总称。
我们欣赏武夷美景之余,随意找了一个临水的茶社品茗。茶具是乳白色的瓷壶杯,小如板栗,器身光滑古雅;茶桌是由胡杨木树根镂雕而成的,显着端庄古朴,喝的茶则是武夷岩茶中极为有名的大红袍。
茶艺小姐告诉我们,武夷茶分为岩茶和洲茶,在山为岩,是上品,在麓为洲,次之。从品种上分,它包括吕仙茶、洞宾茶、水仙,大红袍、肉桂、白鸡冠、乌龙,武夷奇种等,以“大红袍”最为名贵,是茶中极品,享有“茶王”之誉。大红袍还有段美丽的传说:古时有一秀才进京赶考,过武夷天心寺时病倒于途,寺僧救之以九龙窠崖壁上所生长之茶,病即痊愈,且神志清新。金榜题名后,为报寺僧救命之恩,往茶树前膜拜,并以自身红袍披于茶树上。红袍揭后,茶树现霞光,大红袍因此得名。
据记载,生长在武夷山境内的大红袍茶树仅有数株,一株在天心岩九龙窠处,即现在能看到“大红袍”摩崖石刻标志处,年产不到0.5千克:一株在天游岩处,年产约1-2千克;还有一株在水帘洞处,清朝嘉庆年间约产0.9千克,当时每千克售价银元128元(相当于大米2000千克的价格)。但大多认为生长在天心岩九龙窠的那株才是正宗的大红袍茶树。1997年大红袍在香港拍卖,以每公斤136万港元高价出售了25克,2002年在广州茶叶博览会上20克大红袍拍卖价达到18万。足可见武夷岩茶,茶质之优、茶名之盛了。
问之此大红袍是彼大红袍否?茶艺小姐笑而不答。
她选了农夫山泉,烫壶淋杯温器,投茶。泡、高冲、快斟,一盏腾着热气的茶端到了眼前,一股浓郁的清香早已沁人鼻端。那茶杯中的茶水,碧绿中透着红润,映着那洁白的瓷器,竟使人有“美酒琥珀夜光杯”之感。按照荼道小姐的提示,我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握住白瓷杯,作小口状,让茶水在口中回昧片刻,然后再细口咽下,顿觉口舌生津,齿颊留香。此味道不同于龙井的青味,前者轻扬而后者低浊。这茶味更没有绿茶之苦涩,也没有红茶的浓烈,却兼取了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甜。而那幽远的香味,仿佛是幽兰入谷,那奇异的感觉,就像是山谷来风,人好似沐浴在春风中了。
冲泡第二水,略微感觉上水茶汤稍薄,延长了泡茶时间,汤色褐红入口有俊朗爽利感,仿如一清瘦干练男子目光如电,茶汤入口即被“电”了一吓,含汤咀嚼体味,茶香环绕。一时间,武夷山丹山碧水的精华凝在这茶汤里,成为天地问造化的神妙。细细的看了叶底,柔软的绿带着紫红的斑块,怔忪间,回忆品饮时的感觉,奇妙而不可得。
冲泡第三水,感受了前水的味道,此道茶汤变的更适口,颇有岩韵,湿茶的香气也变的更好闻了,焦糊的味道被岩茶独有的香气所替代。内敛的、深厚的、悠长的木乳香,不张扬、不停滞、不轻浮;再品,水质如同膨胀般厚重,香气沉静的盘桓。盖香为花香,湿茶香不显。岩茶之香不似龙井香气丰盈,但比龙井的香气更具穿透力。好象一滴内容丰富的酒,总也闻不到那香气的尽头。
对于喝惯了龙井的我来说,武夷岩茶的优长之处不仅在于它的清甜可口,还在于它的香正味醇。据茶道小姐介绍,一般的乌龙茶可冲泡十几道,而且越冲味越纯正。这使我不由得想起林语堂先生对茶的一个譬喻第一杯如小女孩,第二杯像少女,第三杯则似少妇了。武夷岩茶当是这一论法的最好诠注了,越喝到后来,便感觉到这茶昧越醇,越酽,难怪武夷岩茶自古以来就成为文人墨客、达官显贵、帝王将相所珍爱的奇茗。宋代交豪范仲淹诗云:“年春自动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西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苏东坡赞武夷岩茶的诗中写道:“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苏东坡把武夷岩茶比作绝代佳人,确是生花妙笔。
仿佛知道我们的心思,这时茶道小姐才说,为了让更多的人喝到“大红袍”,武夷山茶科所经过多年的研究培育,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