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的三大战役.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传福的三大战役.doc

PAGE  PAGE 10 王传福的三大战役   当2009年胡润和福布斯富豪榜同时将中国首富的金冠戴在王传福头上时,他只在自己深圳龙岗区葵涌镇的两室一厅宿舍里对着妻女淡淡一笑。   这类麻辣刺激的财富传奇是供闲人茶余饭后侃大山的,忙碌如他哪有时间去理会呢。王传福深知自己此前夸下的海口“比亚迪到2015年将成为中国销售第一的车企,到2025年将成为世界销售第一的车企”,已引来那么多那么多复杂的目光,期盼的,关注的,狐疑的,还有等着看他笑话的――那个台湾首富郭台铭无时无刻都以锥子样的双眸斜视着他呢。时不我待,眼下这个43岁的徽商已把全部激情都倾注在电动汽车的商业化上了。   记不清哪位名人说过,一个人的一生说来漫长,其实最关键的影响命运的也就那么几步。这话若放在名利场上,放在那些为财富和荣誉鏖战的富豪们身上,就更对路了。王传福从一介普通的工薪族一跃成为当今的中国首富,不过用了14年的时光。1995―2009,把王传福这14年财智人生路拆解一下,可以发现最能成就今天之首富的关键节点有三――我们姑且称之为“王传福的三大战役”吧。      王传福的第一战役:下海从商,杀入电池行业      1995年2月,29岁的王传福找到了大他四岁的表哥吕向阳。没错儿,这个吕向阳正是2009胡润富豪榜前十名之一的那个吕向阳!他张口借两百来万。地产商吕向阳吃了一惊。你本本分分地做你那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301室副主任,处级,副教授,带几个研究生,安安稳稳的,也还算得上体面,不挺好吗?王传福向表哥保证自己绝不是一时头脑发热,我一通技术,二懂管理,最主要的是,手机电池行业有着多么广阔的市场潜力啊,不说别的,一部“大哥大”两三万元,所用充电电池价格高达千元……   吕向阳被说动了。他早就知道,表弟是个技术天才,21岁从中南工业大学冶金物理化学系毕业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因技术拔尖,26岁就被破格提升为研究院的处长,他或许是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处长了吧。王传福与电池更是有着不解之缘,读本科时他就迷上了电池研发,上研究生期间也是搞电池研发,工作后还是研发电池。因此说起电池来,恐怕没有几个人比表弟更熟的啦。至于王传福所说的管理经验,吕向阳明白这也绝非信口开河,1993年,王传福所在的研究院在深圳成立比格电池有限公司,由于和王传福的研究领域密切相关,王传福顺理成章成为公司总经理,应该说,正是这个总经理玉成他完成了从专家向企业家的转变。整日浸润于商海之中,精明的王传福嗅到了国内电池产业随着移动电话的井喷而滋生的巨大商机,他觉得属于自己的机会来了。同样商业嗅觉灵敏同样精明的吕向阳决定搏一把,他借给了王传福250万元,这笔钱成了比亚迪的创业基金。1995年,王传福带着10多名员工在深圳莲塘的旧车间里“打打敲敲”,他的比亚迪科技有限公司开业了。   当时,手机充电电池行业是日本企业的天下,中国国内的厂家多是买来日系电芯搞组装,利润少,几乎没有竞争力。技术出身的王传福一出手就与众不同,他不干则已,一干就瞄上该行业的龙头索尼、三洋,小小公司直接涉足核心的电芯技术。对于技术,尤其是核心技术,说“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也好,说“山寨功夫”也罢,王传福总是先拿来顶尖企业的产品,不是顶尖的他还看不上,拆解,学习,改造,创新,对于产品中非专利的部分,直接用;对产品中专利的部分,改动改动,变成自己的,再用,还不忘了顺手给自己申请个专利。一直以来,那些发达的外国企业总拿知识产权、核心技术这样的先发优势来制衡后来者,这一招在技术天才王传福那里失灵了。就像金庸武侠小说里的世外高人,虽置身于险象环生密不透风的刀光剑影中,总能借力打力轻灵化解进而笑傲江湖。这往往让竞争对手恼怒又无奈。日系电池大佬们前前后后没少控告王传福侵权,但都没能胜诉。王传福因此被认为是商海游戏规则的颠覆者。   王传福信奉同质低价的竞争原则。如何降低成本?他的高招是“人海战术”。在比亚迪的车间里,十几条生产线一字排开,每条生产线都有六七十米长,前面坐着四五十名熟练的工人,每个人手中拿着一个夹具,快速而准确地做着焊接、贴标签等工作。比亚迪有许多这样的生产车间。来参观的人都感到震惊,他们从没有见过这么多人在一起工作。比亚迪的竞争对手三洋、索尼来参观后,更是感到恐惧。   三洋、索尼等厂家的生产车间都配有最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只有少数几名工人操作。与比亚迪相比,生产成本要高得多,常常一条生产线就要上亿美元。比亚迪没有足够的钱,于是就把自动化变成了半自动化――把自动化生产分解为一个个工序以及若干个工位,通过自制设备和廉价的熟练工人来完成。王传福曾深有感触地说,大陆很多企业盲目追求现代化,往往不切实际地花大价钱引进国际领先水平的生产线,实际上并不可取。引进生产线时,国外厂家根本不会将核心技术向中国企业开放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