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3诗歌鉴赏专题之1(总论)(周4用).pptVIP

2013届高3诗歌鉴赏专题之1(总论)(周4用).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届高3诗歌鉴赏专题之1(总论)(周4用)

苏氏兄妹互嘲 先看苏东坡嘲其妹苏小妹写的诗: 未出庭中三五步,额头已到画堂前。几回拭泪深无底,留却汪汪两道泉。;苏小妹也回敬一首嘲其兄苏东坡: 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未流到腮边。口角几回无觅处,萋萋芳草掩洞天。 兄妹俩各抓住什么嘲笑对方的?各采用了什么方法? [答案] 都抓住生理特征。苏东坡的诗抓住对方额高、眼眶深陷的特点,运用了夸张、比喻和反衬;苏小妹的诗抓住对方脸长、胡须密的特点,运用了比喻和夸张。; 2013届高三 诗歌鉴赏专题 复习安排: 1、总论: 考点阐释 诗歌类别 2、各个考点击破: 鉴赏诗歌意境;鉴赏诗歌形象 鉴赏诗歌语言;鉴赏诗歌技巧 评价作品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 3、答题规范;;考点阐释;考点分析;考点阐释;2 鉴赏作品的语言;3 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4评价作品思想内容;本省近六年高考中的鉴赏题考查内容;诗歌鉴赏的常见出题点: 从重点字词处设置,要分析重点字词 从关键语句处设置,要读懂关键语句 从抒情意象上设置,要把握抒情意象 从意境氛围处设置,要体味意境氛围 从内容情感处设置,要理解情感主旨 从风格情调处设置,要琢磨用词特点 从表达技巧处设置,要品味表达构思;?(2012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 ;(2011·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琅 玡 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玡溪在滁州琅玡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9.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10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8.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9.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解读诗歌基本方略 ; ◣解读标题 明确类别 推断情志;咏物诗  山水田园诗    惜别送别诗      思乡怀远诗        怀古咏史诗            边塞诗              说理诗;一草一木总关情   ——咏物诗;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二、托物寓意,表达作者的志向和节操。;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诵读解意 2、形象特点: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的夏蝉。 3、思想内容: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4、手法:托物言志;特点归纳: 1.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手法上往往是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 2.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咏物诗的写作技巧;山水田园诗(即景抒情诗);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诗的语言特点:明快、清新、简洁、质朴。 ;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归(退) 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常用白描、衬托、对比。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